须臾间,重庆归来已一年有余。但是我一直觉得我欠一个人一句抱歉,虽然可能他并没有把我当初说的话当做承诺。
我发现我每篇关于旅行的文字都是在旅行归来很久后才写的。因为我一直不喜欢写所谓的旅行攻略,我只是想写一些不一样的,萦绕在我脑中很久的关于这个城市的特殊记忆。
1
我一直有打个飞的去重庆吃火锅的想法。但是真正让我踏上山城这片土地的契机却是因为出差。
2016年9月9日,参加完妹妹婚礼的当天晚上,我便登上了飞往重庆的航班。
如果说去重庆之前我对重庆的印象,大约还停留在抗战剧里的重庆。而我对重庆最大的憧憬,就是火锅,火锅,火锅。
那时,《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未上映,我也未曾预料,重庆,会在我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或许它的历久弥新,还因为一个人,在我的好友列表里,而我,时时都可以看到他发的关于“山城的记忆”。
从前,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
十八梯
位于渝中区的较场口
在这里
才让你感觉到
什么是真山城,真重庆
从上半城(山顶)
通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
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
连接了
城上的高楼林立
城下的平房瓦砾
这短短的十八梯
连接了新与旧
现在与未来
.........
这段文字源于我与重庆故事的一部分,那套被我带回来的明信片---山城重庆十八梯。
我对重庆最深的记忆,也停留在了山城的新与旧。
很多新旧中略显突兀和刺目的画面,却在很久后成为那段旅行中最明亮的一部分。或许这也是重庆历史文化沿革和城市生活的缩影。
2
因为会议的缘故,我们住的酒店在机场附近。从酒店去大家所熟悉的随便一个景点打车都要40分钟以上,而很多景点又在不同的区,不同的方向。
看似交通的限制,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看到这个城市更多真实的缩影。
极具现代化的道路两旁,可能突然突兀的出现一栋破旧的小楼。这在很多城市,都是很难看到的景象。
我问司机师傅,政府不会去清理像这样的“违章建筑”么?师傅笑笑:哪里违章。这本来就是重庆的一部分啊。
如果不是亲自走过山城的很多路,可能很多人都很难想象这样反差极大的两张照片居然都是同一座城市--重庆。
可能很多人会爱上一座城市的现代,我却独独爱上了重庆的“旧”与那些在岁月沧流中渐渐被淡忘的历史和印记。
3
穿梭在磁器口大大小小的店与参差不齐的街巷里,也在喧闹与安静中穿梭。
个性的文艺小店,可能已经不是最新鲜的,毕竟现在成熟的各式小镇都有雷同。但是因为山城高高低低的错落,反而成就了一番别样的风情。
去过丽江、凤凰、平遥等各式的小镇街巷与文艺小店。磁器口的街道却是最特别的,也是最“窄”的。而窄反而让每个店显得别致而珍贵。
不知道这样错落的街道是否有自己的排列方式,但是我和同事慧进去便分不清方向了。就连我在重庆工作多年的同学海也不知道如何不走回头路并且最大程度的逛完磁器口。
无意中走入越来越静谧的小巷,偶尔碰到对面走来穿着拖鞋的小伙或者大爷,即使察觉到自己或许会成为我们镜头中的一部分,仍然神态自若,并未因为我们而打乱任何的步调,甚至已然完全不想觉知我们的存在。
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感知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曾经有位重庆的朋友和我说,重庆文化中除了火锅串串麻将,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部分,就是拖鞋。而且是拖得长音的拖鞋,就像重庆特别的音符。
有些宅院门口已长了厚厚的苔藓,但是主人似乎并不以为意,倒是成了我们这些外来游客镜头中稀有的存在。
顺着一条没有游人的路走出去,途中还遇到了我从未见过的“防空洞”,三三两两的居民搬着小凳子在此乘凉。
于我而言,每次旅行,都会有很多偶然的际遇,相较于那些著名的景点或者目的地而言,路上的奇遇则更生动和难忘些。
4
去重庆,洪崖洞是不可错过的一景。因为那里的夜景,着实令人沉醉。
洪崖洞位于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也因其独特的“吊脚楼”风貌而闻名。
相比走近,洪崖洞更适合远观。在洪崖洞旁边吃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火锅,然后我和慧买了两江游船,去游江。
我一直喜欢船游,无论是江河湖海,一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你更安静的感受一个地方的风景抑或风情,二来,估计是因为我懒吧,所以总爱把这样的方式和情调连接在一起。
9月的重庆,并不冷,可是江风吹在身上,还是有些凉,尤其到达两江汇流处的时候,翻滚的江水,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一条不规则线条,一面清澈、一面浑浊。第一次在船上低头看翻滚的水流交汇,内心竟然升腾起几分敬畏之心。
来的时候因为赶上船的时间,并未在意码头沿路的风景。却在回去的路上邂逅了一份独特的重庆记忆。
开头那套明信片便是来自这里。
所有明信片的照片都由他自己拍摄,所有的景都是关于重庆,有我们熟知的景点,也有那些被人遗忘的老街巷。他在没事的时候会自己来江边摆摊,他说,他想留住老重庆的记忆。我知道,他是真的热爱。有一种热爱或许不是狂热的侃侃而谈,但是在每个眼神,每个不善言辞的须臾字句里,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份赤诚。
我和慧分别挑了一本,我一眼看上了《重庆十八梯》。我说,我想给你拍个照片,想写文的时候用,他欣然同意。然而,距我说过这句话已一年有余。
我没有问他多大,甚至我们后来只是微信里从不打招呼的好友,但是我却经常能看到他朋友圈更新的“重庆记忆”。还有经常几万步占领我的微信运动封面。因为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步步探寻重庆被很多人遗忘的角落。
5
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说,我想写篇关于重庆的文章,想用几张你朋友圈的照片作为补充,他没问我任何问题就爽快地说:可以,哈哈,用。
而这,竟然是我们加好友一年多以来第一次说话。
我经常会看他朋友圈里,那些带着温度的照片,一如重庆给人的记忆。
这里有最真实的生活,还有未被生活磨灭的梦想。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那些繁华或熙攘的今日,却不知在岁月中它曾承载了多少的不易与厚重。比如山城,比如热爱,比如坚守,比如梦想。
谢谢重庆,用它的包容为我们留存了那一份有温度的历史记忆。
文章照片均来自景然及Z·S山城文化传媒工作室,如作他用请联系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