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带着儿子在楼下玩,他最近迷恋上了车;昨天新买了两辆“挖掘机” 必须时刻带着,加上之前的车,今天带下楼四辆玩具车,一个小桶加三个玩沙土的小工具。开始的时候,在沙坑旁边只有他一个人,我陪着玩了一会儿,坐到一边看着他;为了不在他身边玩沙土,我用一根奶酪棒诱惑了他,他拿着包装就扔到了地上。
两个三四岁的小姑娘将奶酪棒的包装和棒子捡了起来也去到沙土旁,说要做一个沙土奶酪棒;儿子两岁,他认为奶酪棒包装是他的,指着说“我的”,我说,你已经丢了,就不是你的了,玩沙土好不好。他也就此打住,不再续道。
他在玩车,两个小姑娘也玩儿子的车,并“教育”我的儿子“小朋友要懂得分享,分享才是小朋友,如果不分享的话,就是大傻冒,在幼儿园老师说XX就是大傻冒,什么都不懂,长大了也是大傻冒……”一直没停。
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本身就喜欢动,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了,拿着一辆车,一辆挖掘机就去一边玩了;一会儿又想起来了他的另一辆车——两个小女生正在玩的那一辆,儿子直接过去把土倒掉,车拿走了。两个小姑娘开始不愿意了,什么“不懂得分享的大傻冒、长大了没有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玩”我听见了,愣了一下,站到她们旁边看了一眼,两个小姑娘才不再说了,我一离开,跟在儿子身后,她们又在念叨……我就走到她们身边,把儿子放到沙土旁的小桶和小工具放回我拿玩具的袋子里,心想:老娘才不分享!
没一会儿,小朋友们又玩到了一起……
又想起了那天在楼下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想玩他手里的小铲子,我蹲在儿子身边,虽然也在交流,也是半护着儿子,我说,弟弟现在正在玩,你可以问问他可不可以给你,但不能直接要,抢。我家小家伙嘴懒,还不太会说话,但会说“不,我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在旁边说,弟弟不想给你,你玩另一个玩具吧。他的妈妈在一旁看着,嘴里说着,别玩土,别抢弟弟玩具。但他的宝贝有抢的动作时,却一点行动都没有。
突然觉得,我们现在是不是把“分享”看的太理所应当了?“把你的玩具给弟弟玩一玩吧,一会儿还是你的”——那现在我也想玩怎么办?“把你的玩具给哥哥玩一下吧,你也不会”——不会我也想玩呀!“小朋友要学会分享,会分享的小朋友才是最棒的”——这不是我自己的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分享”也变成孩子是否懂事的衡量标准了……
分享应该是我们一起玩吧,玩具互换;分享应该是这个可以给我玩一下么,征求意见;分享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前提下,而不是道德绑架的标准上。不能用“这个孩子真懂事,会分享”来衡量宝贝是否懂事!
仅以此文来警醒自己,不要用自己和世俗的眼光看待儿子,愿我的宝贝知礼,懂礼,而不委屈自己,为了夸赞而忽略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