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是拿智慧的鞭子抽打别人”是一句外国谚语,第一次听说,是在《埃里克森教练》课程中,玛丽莲老师讲的一个重点。听到这句话时,我首先吃了一惊,颠覆了我的传统认知。建议不是应该对别人有帮助吗?为什么是抽打别人呢?
埃里克森教练,有几个原则,其中多次强调:智慧在每个人心中,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和直接给答案,要通过聆听和提问,让对方自己思考并得到答案。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越发体会到这句的重要性。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别人给建议?
一、 对方找你沟通一个两难选择时,通常自己会有倾向性。和你讨论的目的,不是轻易同意你的建议,只是验证自己的想法。与自己一致,就认为可以接受你的建议;和你不一致,就认为你不理解他。因为你所提到的分析,对方可能已经思考了很多遍。
二、 选择的背后,是对方的价值观或者能力等综合决定的。你认为爱情大于金钱,对方可能认为生存有安全感才能谈到爱情。没有对错,怎么保证你充分了解到对方的价值观?或者有些选择你看起来是对的,但对方没有到做这个选择的最佳时机。没有人会罔顾自己的经验,轻易相信你的高谈阔论。
三、 我们愿意给建议,潜意识里是说“在这个方面或者事情上,我比你有经验”。比如,婚姻中你给别人建议,你是认为自己会比对方考虑的周到全面,专业又有经验。我们想想,你不擅长的事情,你是不会轻易指导别人的。比如,你没有投资的经验,你会见到金融专家就指点他吗?你可能学习的心态更多一些。
四、 我们通常会给什么人建议?如果不认识,不相干的人,我们可以忍住不建议不指导。对于你很在意的人,就会经常给建议。我虽然一直提醒自己,还是会发生尴尬的“建议事件”。我关注一个创业的好朋友公众号,我每篇都看,文字和内容很精彩,我于是给他说:“可不可以文章短一些,利于阅读和传播。另外,行间距可以更宽一些,是否更美观……”对方如果不需要你的建议,会很婉转地回复:“我们崇尚专业路线,重于外必拙于内,你多虑了……”
因此,建议背后,建议者隐含着指责和评判,隐含“你不行,你不对,你的方法不好,你需要帮助……”因此,建议多数时候带来逆反和阻抗。建议之后,通常的回答会是“情况不是那样的……”“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
对方会努力证明你的建议是他不需要的,是错的。
那么,何时该给建议,如何给建议?
1. 对方有请求时。例如,对方有职业选择的困惑,咨询你,请你给建议。这个前提在于,首先对方有意愿认识到是个问题,其次对方认可你是专业人员,可以给到协助的。第三,给建议时,要说,我的个人想法和经验,仅供你参考,决定权在你。建议时,自己观点不强加于人。
2. 对方付费时。如果你是课程老师,辅导学员、必须给出指导,这是你的职业行为。摄影老师点评照片,建议天空背景更整洁、地平线如何调整,当然都是受益无穷的建议。另外,付费也表达了咨询者解决的意愿很强。心理咨询也一样道理。
3. 看问题背后的需求。一个朋友咨询关于孩子教育方法,很多时候背后是要分享她独特的理念;一个朋友咨询你一个城市哪家店好吃,她是要分享旅行的喜悦。直接给的教育孩子方法,通用吗,别人真的需要吗?直接给旅行攻略,别人找到的好吃的好玩的也许比你想象的还多还好……
我经常想:别人又不付费,自己情商智商社会阅历常识也不一定高过别人,总是给建议别人还不听还很反感,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一定要忍住!
当然,我还是希望别人给我建议,这样才可以看到多一些角度。我要避免的是,别人给我建议时,我觉察自己的方式。不反击,不自我保护,感谢对方建议背后的出发点,肯定对方希望我更好的动机,听到对我可用之处的价值。
百天写作第二轮,16 / 100。 谨慎说话,带着觉察。相信每个人的自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