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流行起了调侃语“你站在这里不要动,我去给你买些橘子”。不知为何,听多了竟突然起兴就去翻了原文来看,看着书里的内容,想象当时上这一堂课的自己,甚是迷茫但是也依旧也是不求甚解的在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每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会想起父亲。父亲给我们留下的总是背影多一些。那个微微有些弯曲的背,正如文章里那个穿着长袍步履蹒跚的背影不知是我们多少人的感动。一五年九月,父亲送我到省会上学,我仍记得他的神情及目光是那样的神采奕奕充满了自豪嘴里还碎碎念着要给我置办东西,后来我送他到公交车站搭车回家,但是还没走到公交就来了他匆忙的赶上过程中还差点撞上了一辆行驶中的电动车,我就这样看着他匆忙无措地上车挤在人群里到目光仍注意着我的新学校。我就这样看着等车没影了我才转身回去,像极了《背影》,但又达不到文章里深刻的触动。
一六年的九月,自己再次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北方的学校。父亲听到后眼神瞬间就暗了,嘴里不停的念叨“怎么去这么远呢怎么就去这么远呢?那边这么冷你怎么受得了呢……”那一瞬间我有点后悔为什么自己要偷偷选了个这么远的学校。报道时父亲不放心我,一路从家送我到了学校,一路火车从南到北,睡在我对面的父亲就这样背着我睡了很久。我看着他的背,依旧是条纹的衬衫(父亲很瘦很瘦,所以长年累月都是穿着衬衫。我问过缘由他说可能这样显得他没有那么瘦),不知道是新买的衬衫不合身还是父亲又瘦了,衣服有点松。报道完的第二天,父亲便急着要走了说是放心不下家里。送父亲去车站,站在车站外看着父亲走进去,提着个红色的袋子,袋子里有昨天他换下的衣服和几袋我硬塞给他的干粮,他就这样走了进去。我不知道当时的父亲是怎样的神情,但是我知道当时的我哭了,哭得很惨也很压抑。
后来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哑奴〉》,读到最后身为父亲的哑奴拿着那块布料跑回家时,那是一个披着战袍的父亲向家人跑去的画面,想着自己的父亲也披星戴月护着家人,便哭了。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温和不喜争吵,我们想要什么也竭尽全力给我们,大概天下所有的父亲都这样,省吃俭用就想把最好的给我们。父亲虽读书少但也从不独裁,我和弟弟的许多事他都让我们自己做主,甚至是一五年大学的退学,他也只说了“你回来的话我就去接你,你选择留下的话我就继续给你钱,但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就得坚持不能后悔。”
离家求学已经两年了,对父亲对家人的愧疚也是一点点多起来,不知以后路会怎么走,只愿余生会有多一些日子回家。
呆会,可能会打个电话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