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魂记来看现代社会中的“活死人”
惊魂记,围绕着一桩错综复杂的凶杀案件展开,在似乎一目了然的凶手背后,出乎意料地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谜团,直到最后精神科医生出现在镜头面前时,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这部影片当中涉及到一个很要命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而且是从人格发展角度来说,极为不正常的母子关系。男主角的母亲在自己的丈夫死亡之后,对儿子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控制,不允许早已成年的儿子与普通的女性交往,而是将儿子日复一日地囚禁在冰冷的家中,守着偏僻得几乎没人造访的汽车旅馆,整天换洗根本没人睡过的床单被罩。直到母亲重新遇到了一个爱慕的男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的恋情,完全把儿子冷落的时候,儿子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了后续一系列悲剧的产生。
电影中,儿子为何会产生巨大的愤怒,按道理来说,在母亲解除对他的病态囚禁之后,他不是应该感到如释重负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着力于心理学流派——客体关系的理论进一步探讨。在客体关系中,马勒研究了对儿童人格发展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几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分离和个别化阶段。这个阶段会一直持续到儿童24个月左右的时候,分离意味着发展出母婴间的界限,个别化意味着发展出婴儿的自我、认同感和认知能力。这个理论与大多数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分离和个别化的工作并非在个体生命早期就能完成,在接下来的俄狄浦斯期、青春期、老年期我们都会不断重新面对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自我和他人关系的问题。我们回到电影中,母亲在儿子青春期阶段囚禁了他,斩断了儿子向世界去探索男女之间关系的发展,未完成母子分离,导致儿子停留在与母亲处于融合的状态中,人格发展的进程被扭曲了。这样的儿子对于母亲的占有欲是疯狂的,如同婴儿对于母亲的占有欲。熟悉弗洛伊德理论的大家都应该知道,婴儿的愤怒堪比魔鬼的号哭,当婴儿不再是那个无力幼小的躯体,而是正值青春期的壮年时,他有很多种手段去表达他的愤怒,比如像电影中所发展的那样,儿子杀害了母亲及其新欢,却由于大量的愧疚冲突而在自己的人格之中形成了另一个母亲的人格。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电影里面的戏剧化效果,天下的父母有谁会忍心这样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呢?那么,我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个案在恋爱后发现自己在性生活中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来寻求咨询,咨客对咨询师坦诚自己去检查过并没有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医院里的医生建议他寻求心理治疗。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的时候,我也惊呆了。因为从这个男人身上并不能感受到属于正值壮年的男性身上的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到的反而是如同活死人墓中的一具行尸走肉。在与咨客不断的深入探讨了解中,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病态依恋的母子关系。据咨客回忆,自己的母亲直到自己读到初中阶段,仍然会与自己睡在同一张大床上。尽管咨客非常隐晦地对母亲表达过自己的心情,一旦母亲反驳说:“你是我儿子,我是你妈,你从小就是我带大的,有什么好担心的。”他就无力辩解了,反而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思想太过于肮脏,怎么能把这种事情联系到母子关系之上呢?咨客内心感受到了极大的冲突。这样的母子同居关系一直维持到了咨客考上高中,搬到了学校住宿舍才告于段落。然而在大学时期,咨客开始发现自己本能欲望这块儿出现了极大的问题,甚至连整个人在生活中的精气神也一日不如一日。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咨客的核心问题在于:在孩子性发育的初期,母亲对于儿子的病态的融合依恋,这种病态融合依恋甚至让母亲抹灭了儿子的性别,忽略了男女之间本能的性诱惑,抹杀了儿子的体验。在正值青春期的儿子面对成熟女性的身体一次次的性冲动之后,儿子用道德审判压抑了自己对女性正常的性本能需求,而导致儿子从此忽略了自我大部分的本能体验,活脱脱活成了一副活死人的样子。抓住了要害,在进行多次咨询疏导之后,咨客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而当我隔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咨客的时候,发现他又回到曾经的那个状态当中去了。咨客有些忧伤地对我打了个比方,“老师,我妈就像是农村里我家养的母鸡,一看到我就要把我像小鸡一样地孵在翅膀底下,我实在是没办法摆脱她的这种保护。”我听着这个快接近30岁的男人的诉苦,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从之前我们讲过的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说,这位母亲的身上很典型地存在母子关系的分离未完成的恶果,导致这位母亲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病态依恋对于自己的儿子来说,是一种多么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大部分父母无法做到与孩子进行良好的分离,原因来自于他们自身所感受到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特别容易出现在中年,也俗称中年危机。大部分啃老族为何能够一啃再啃,而他们的父母却对他们百依百顺呢?这样的社会现象,大多数也来自于父母在继续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不是逐渐衰老的、逐渐被社会不需要的。当然,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补偿方式,这样的父母,不仅害了必须学会独立生存的孩子,同时也忽略了自己需要第二次学习与成长的必要性。
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分离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当孩子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最初步的分化就要开始进行了,父母不能再以自己的思想去格式化孩子,而是应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走上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属于中年父母的第二波学习与成长之路,也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