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村人三娃,村里人都叫傻子,天生哑巴,歪鼻子斜眼,牙齿外凸,虽然两岁才会走路,但是平时跑得比谁都快。整天就会嘎嘎傻笑,喜欢在村里游走,在垃圾堆或者草丛里翻东倒西扒拉东西,也是村里的孩子王。傻子初生时母亲便难产死了,父亲拉扯他到十七岁在一次做工盖屋时,从楼上失足坠落抢救无效也死了。从此,村里人都说傻子是灾星,克父克母,天生孤煞,天生五弊三缺。傻子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骂,但是小孩子都很喜欢他,整天围着他转,跟着他捡破烂唱儿歌。但村里也有几个老人可怜傻子,经常偷偷给他吃的,傻子才不至于饿死。
[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傻子还像往常一样在草丛里扒拉着东西,扒拉累了就躺在草丛里挺着肚皮晒着太阳,不觉间便睡着了。不一会儿,一群放学的小孩叽叽喳喳的围在傻子旁边,拿着草撩弄着熟睡的傻子。傻子忍不住痒,一个喷嚏叫醒了他。傻子坐了起来,看着周围的小孩,嘎嘎的傻笑,啊啊啊的想要说话却说不出来,扭动着双手,做着古怪的手势,逗得周围的小孩哈哈大笑。
傻子正准备带孩子们去寻宝时,正好碰上了村霸彪子,输了钱的彪子本就窝着火,又看到自己的闺女囡囡跟着傻子瞎逛,心想常跟傻子在一块的人还能好,迟早会变傻,因为这东西会传染。想着气就不打一处来,彪子先把闺女喊过来,哄回了家,接着打电话叫了几个兄弟开着车跑到傻子住的地方一顿暴打,将他扔进车里,拉到了一个荒远的地方扒光了傻子的衣服,就把他扔在了那里。因为他早就看不惯傻子在村里逛来逛去的德行了,严重影响村容,看着就碍眼。再加上傻子家本就是外来户,现在又无亲无故,所以彪子更是肆无忌惮,他知道村里也没有一个人敢指责他的不对。
扔了傻子的彪子感觉为村里做了一件好事,满满的自豪感,回去一路高歌,刚到村口的彪子便看到媳妇站在路边来回张望,彪子跳下车,刚想把他的善举吹嘘一番时,小媳妇便冲上前去哭着说道:“听王大妈说我们家囡囡被两个男人拉到面包车里拐走了,都怪你,为了扔一个傻子,让自己孩子单独回家,现在出事了吧,打你电话还打不通,你赔我囡囡,你赔我囡囡。”小媳妇边说边哭,边哭边撕扯着彪子的衣服,彪子一把挣开她,吼道:“死娘们,光哭有什么用,报警了吗?”“那还要你说,都做完笔录了。让等通知,村里有几个人已经出去追了。”“人贩子往哪个方向跑的?你还在家里等消息,我和我的哥们去追。”说时迟,那时快,心如火燎的彪子打听到人贩子跑路的方向后一溜烟追了上去,边追边骂。
就在彪子追踪人贩子期间,家里来了电话,说人贩子抓到了,囡囡回家了。彪子匆忙挂了电话,一踩油门奔回家去。家里院子围满了人,都是村里的父老乡亲,还有警察以及拷在车上的人贩子。彪子冲进去,一把握住警察的手激动到哽咽道:“谢谢警察同志,你真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彪子说话语无伦次,激动的想要跪下来。警察说道:“其实我们没做什么,你还要多谢谢屋里救你家孩子的人,我们找到他们时,就看到他抱着你们家孩子在荒地里跑,跑得比谁都快,后面紧跟着两个人贩子,追得气喘吁吁,我们毫不费力便把人贩子给制服了。想着这个人可能认识你家女娃,也就一并把他带回来了。他虽然有点呆傻,但是我看你家女娃挺喜欢他的。”听到这里,彪子脸色一变,面露赧色,已经八九不离十猜到警察口中的他是谁了。
送完了警察,彪子快步走进屋内,看到原本裸体的傻子不知从哪找到的一件大衣穿在了身上,站在女儿旁边嘿嘿傻笑,女儿时不时给他做着鬼脸。旁边围着老婆子、老妈子、老大爷还有村里的神婆子,来给女儿叫魂安神。彪子挪步到傻子面前,愧疚地说道:“三娃,你救了我闺女,老子就欠你一条命,以后你就住我家,囡囡喜欢你,你平时就陪她玩,我放心,我放心。”彪子双手抓着傻子的肩膀,越看傻子越顺眼。傻子则对着他嘎嘎的傻笑。
旁边有几个年长的老人把彪子拉到了一边,语重心长地对彪子说:“彪子,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无傻不成村’?”彪子愣了一下,表示不解。其中一个老人接着说道:“据说每一个村都有一个傻子,他们就是村里的守村人,也是守护神,有他们在村里,村里就没有灾难。你没发现你刚把三娃扔了,你闺女就出事了吗?”听到这里彪子心里大骇,想着难怪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即使没人告诉傻子,傻子也是第一个跑过去帮忙的,大家都以为他有通灵之术呢。“刚刚神婆也给三娃看过相了,说他上辈子是算命先生,由于泄露天机太多,因此上天罚他三生三世人间受苦。这一生便投胎为天生五弊三缺的守村人。村里大小灾祸都由他一个人来承受,所以我们村才会风调雨顺、平安无事的。”旁边另一位老人补充说道。彪子听到这里已经脸色煞白,怔在原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经过此事后,傻子在村里算是有了落脚的地方,村里人看到傻子照样开着玩笑但从不过分。因为他们相信抬头三尺有神明。
两年后,傻子消失了,有人说他走丢了,有人说他被拐走了,也有人说他升天了。总之,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时成了村里的神秘谈资。自他消失后,村里几个年迈的老人也在同一年相继去世,并伴随着其它诸多怪事发生。傻子虽然消失了,但守村人的故事却传颂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