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孩子欺负别人,你的第一反应是选择相信还是怀疑?下面请对号入座看看带来的亲子关系如何。
一天,班主任给小A妈妈电话:
“你家孩子小A和同学小B为了争抢小C同学的连环画打架,导致小C的脸颊撞到了桌角流了很多血,小C的爸爸非常生气,说即使不追究小A小B的责任,也要追究小A小B父母的责任!”
随后班主任也给小B妈妈打了电话。
小A妈妈的反应
“老师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小A妈妈很惭愧,立即给小C爸爸电话:“真的很抱歉,我家小A误伤了你家小C,是我管教不好。”随后牵着小A到小C家,递上了慰问金,还让小A道歉。
出了门,小A懵懂地问妈妈为什么让自己道歉。
小A妈妈说:“怎么到现在还不肯承认错误!”
小A满脸茫然的样子:“承认什么错误?”
小A妈妈:“你还狡辩?罚站去自我反省一下!”
罚站完的小A还是不知发生什么事,只知道自己可能做了某些让妈妈不高兴的事,但是事情让他感觉非常沮丧。而小A妈妈始终觉得小A在狡辩。
小B妈妈的反应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要先问一问我的孩子,如果真的是我家孩子的错,我一定会带孩子赔礼道歉。”
“今天有打架吗?”妈妈问小B。
“没有啊!”小B回答。
“你座位前面的小C说你因为要抢他的连环画跟他打架,导致他的脸被撞流血。”
“我没有跟小C打架,我家里这么多书,怎么会抢他的书!”
小B妈妈觉得孩子说得有道理,随后拨打了孩子班里纪律组长(管理纪律的一个小朋友)的电话,“今天你们组的小B和小C有打架吗?”
“阿姨,绝对没有,什么都逃不过我的眼睛!”认真的纪律队长拍胸脯。小B妈妈心想,幸亏没有责怪孩子,随后将情况告知了老师。
后来老师找了小A小B小C三个小朋友一起对质,才发现小C的脸是自己撞伤的,但小C为了逃避爸爸的责备故意编了这样的故事。
最终得知原因的小A很伤心,因为妈妈宁愿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甚至连问也不问自己就让自己道歉还被罚站。事后小A妈妈也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但小A已经感觉自己跟妈妈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然小A妈妈的行为不是偶然,一个人的行为具有一贯性,可能是类似很多这样事情的点滴积累让小A在心里感觉妈妈离自己越来越远。
勿容置疑,小B与妈妈的关系会亲密些,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信任孩子的父母,同样也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你会质疑已洗手的孩子未洗手吗?
想起了最近看到一朋友对孩子的举动,让幼儿说觉得信任并不只是挂在嘴边那么简单。某天晚饭前,朋友妻子让3岁的儿子洗手,小男孩去了一趟洗手间就出来了,但手是干的。朋友的妻子质疑孩子未洗手并强行要带孩子再去洗。朋友阻止了妻子的举动,并将儿子抱在了膝盖上,“瑞瑞,你已经三岁了,是个男子汉了,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告诉爸爸,你真的洗手了吗?”
小男孩一本正经地点头,“我洗了,爸爸!”
“好的,爸爸相信你!”小男孩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了一口。
故事还未完呢!在就餐的时候,朋友抬起他的左腿,跟我们说:“知道我这条腿为什么不灵活吗?”除了朋友的妻子,所人有都摇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给我们讲了这样的故事:
一个5岁的小男孩,某天在家门口看到其他小朋友玩遥控车非常喜欢,回家后恳求妈妈给自己买但被拒绝了。失望的孩子偷偷将手伸进了妈妈的钱包,买了一辆红色的遥控车后提心吊胆,即使回到家也把玩具车放书包里。但不幸的是,小男孩最终还是被清理书包的妈妈发现了。小男孩非常惶恐,告诉妈妈说自己是第一次偷,请求妈妈不告诉爸爸,并承诺以后再也不偷了,妈妈答应了。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被子就被掀开,随后鞭子噼噼啪啪地往自己身上一顿抽,随后响起了爸爸恶狠狠的骂声:“叫你当小偷!让你偷!让你偷……”小男孩哀嚎着叫喊“妈妈救我”,但妈妈只是冷冷地站在床头,孩子内心的那种绝望比肉体的伤痛更难受。最后越打越生气的爸爸把他老鹰捉小鸡般拎起来丢在地上,他的左腿就骨折了,后来由于护理不得当留下残疾,也因此成为孩子一辈子的痛。
事后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答应了不告诉爸爸却食言了。妈妈说不相信他的承诺,觉得孩子需要教训一下才能记住。
这个小男孩就是朋友本人,他说直至今天想起当年的一幕还非常难受。当孩子把心掏给了自己的妈妈却换来背叛,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失望和心痛!大概也由于这样的原因,朋友跟自己父母的关系不是很亲密。
还记得这样的情形吗?
婴儿从子宫里出来后,把自己完全交给了爸妈,这份信任,我们在婴儿的成长路上也能看到影子:宝宝肚子饿拉粑粑时他们会通过哭声来呼唤爸妈,而不是通过笑声,因为他们相信哭声能唤醒母性的本能;宝宝学步时,只要爸妈伸开双臂,宝宝就能迈开脚步走得更快,因为他们相信爸妈能在自己摔倒那刻及时扶住自己;当宝宝被抛起玩耍时会咯咯笑个不停,那是因为他们内心里相信,爸妈一定会把自己接住……
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一些父母开始用成人的目光来质疑孩子,孩子们在惊讶难过失落后,最终也会选择给自己的心灵加上一把锁。很多家庭反映孩子越大跟自己越不亲,大多数是因为亲子间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