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了青春就有了自我的思想,会纠结大人们的“后见之明”的世俗智慧应该怎么去反驳。
从小到大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有道理的谚语,家长也愿意拿来解释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同一件事情能听到相互矛盾的两种解释,并且都有道理。如果因为一次错误的判断而造成了损失,大多数人会听到“三思而后行”,又依稀记得有人告诫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刚刚说了“小别胜新婚”转身又念叨“眼不见,心不烦”;这个说“欲速则不达”,那个却有“时不待我”的说辞;既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什么又要说“三个和尚没水吃”?
带着这些相互矛盾的解说,懵懵懂懂的长大。马上考试了就告诉自己“今日事,今日做”,考试考砸了又说“尽人事听天命”,一切都“顺其自然”。但事实并不如此,我们会看到那些看起来没有自己优秀的人通过了考试,有的托关系找到了好工作,后来又有了好老公、好妻子,人生堪称完美。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青春的愤怒又开始怀疑这些世俗谚语都是糊弄小孩的说法,哪有什么“行走江湖安全第一”,明明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畏首畏尾的前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彷徨。
(二)经历是世俗智慧的验证
失恋后身边的人都跑来安慰“那是个人渣”“不要把眼泪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早看清楚人品更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样的女人身上”......这些都不是自己愿意听到的。心脏的空洞,半夜被疼醒的无助,饭不香,蜂蜜也不甜,挣扎着在心里为自己鼓劲,是因为未来的迷茫,还是真的因为失恋而伤心?是恋人真的很重要,还是渐渐丢失了自己而空虚?是自尊心受挫,还是自己是真的在意恋情?是心有不甘,还是痛惜付出的感情?不能和别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纠结,一起的伙伴都开始忙着经营自己的人生,他们不懂不能体会,安慰的话只会让自己更无奈。所以,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文字里抚慰、疗伤,在夜夜笙歌里麻醉自己,在一个人的旅途中找回从前的自己。发现不痛不成长,不累不成熟,大人口中的“顺其自然”不再是自己拿来的借口,“越努力越幸运”才是正道。
工作后,无视老师交待的“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单纯的认为认真、负责、勤劳、有效率就会被肯定,对人诚恳、不玩弄算计、宽容大度,就会是美好灿烂的每一天。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后,惊讶于人心可畏,老师说的是真没错。即使与三五友人吐槽自己的不可思议,转身还是奔入那毫无硝烟的战场,慢慢学会怎么保护自己,皮笑肉不笑的在酒桌上奉承着,想起了大人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圆滑的游走在每一份关系中。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怎么变得不像自己,是自己不坚持还是必须改变?某一日突然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仍很努力,自己却在浪费时间,缩短生命,内心的惊涛骇浪又鞭策着自己必须自律,必须更努力的成为更好的自己“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家里遇到了变故“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泣不成声的无助,路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满脸鼻涕和泪水的自己,父亲头上的白发,一夜间又多了一倍,多想肩膀能扛起这份责任,恨自己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无能为力的任由父母心力交瘁。一个人不起作用的自责,尘埃般的存活于世,原来这就是“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一个人能健康的活到老就已经很成功。懂得了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海乃百川,有容乃大”与“匹夫有责”,而不是“脑子不转圈,肠子不打弯”的质疑和埋怨。
智慧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助力,“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一个人在任何方面的成长都是在经历许多后,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世俗智慧,就如“树老根多,人老识广”。成长是“破茧”之痛,每经历一次,就蜕变一次,蜕出了自己的智慧之路,才会淡定从容的应对一切。愿每一个不平坦的人生,不后退、不畏缩,“雄鹰不怕冲天空,鱼儿不怕跳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