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犯罪,悬疑这些本应在不同的场景里出现的词语,交织在一起,如同钠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留给人们不仅是对于化学反应的惊奇,更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这是一部很反应社会现实的电影:变相高额学费,贫富差距,教育模式僵化,机会不均等。天才枪手,顾名思义,高智商天才不仅想到如此让人震惊的高超的作弊方法,更利用帮富家公子作弊谋取暴利。这是一场堪称完美的跨时区的作弊。中产甚至上层社会中的葛瑞丝与男朋友阿派可以拿着钱任意的去法国游玩,而想要出国留学的小琳与朋克却没有机会与金钱去更高的层次学习,最终他们选择通过帮别人作弊赚钱来去国外留学。那大概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电影的结局朋克黑化了,也是很令人惋惜。当他发现帮别人作弊不仅不用坐牢而且还能赚钱,还可以赚很多钱的时候,那个曾经的天才少年似乎再也回不来了。“你出国留学回来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坐办公室,可是一个月才几万啊,可是你一个月就可以赚一百万呀。”朋克彻底的讲学业与赚钱划了等号,底层阶级的无奈与无法选择也一览无余。他尝到了这个甜头,他就没法在回头了。他也只能选择这条路继续像前走。只是,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朋克的黑化不只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更是对这个世界的报复。朋克威胁小琳和他继续一起作弊赚钱的时候,他已经对这个看似公平是世界失望甚至绝望了。
朋克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小琳比他幸运,她有一个一直爱她陪伴她的父亲。朋克,只有虚化的母亲的背影,只有默默自己咽下所有委屈与无奈,独自咀嚼着错过奖学金考试的悲伤。
一个人所坚持的东西包括梦想,有一天被鲜血淋漓的现实被金钱所迫的时候,人们坚持的原则和价值观很难不被打破。或许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那些梦想与信仰,在环境的压迫与渴望中,显得是那么的卑微与无力。环境是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甚至人生轨迹也会因此改变,偏离正确的方向。
我曾经在一座小城读过一段时间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贫富差距或者说城乡差距带来的教育失衡问题。我来自某教育大省的省会城市,在那座小城读书是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那座小城没法相提并论。
首先,是投资方面。在省会城市读书的时候,家长比孩子还要着急,孩子哪一科不好家长都会花几百一节课去补课,到处托关系找名师,只要孩子成绩上去,花多少钱都乐意。毋庸置疑,这种投资方式是值得的。如果花这些钱能够让你这一科提高很多分进而高考的时候考个高分进入理想的大学,这些投资是非常值得的。我在那座小城读文科的时候,史地政文综的五三都买了一本,和其他资料放在一起复习。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一个女生过来给我说:“哇,你好有钱,我觉得五三好贵的,买一本我都要心疼好久,你竟然买了好几本。”说实话,听到这个的时候,我真的吓了一跳。
其次,不同的收入阶层,视野与格局更是天壤之别。在省会读书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就已经放弃高考,开始准备托福雅思出国读书了。他们的家庭有足够的金钱与能力支持他们去更高的地方的更大的世界看一看,接受更好的教育。相比那座小城,周围的女孩子说,她们身边成绩不是很好或者说不想读书的女孩,会早早的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就找一个人结婚,然后生孩子,孩子稍微大一点了就会和丈夫一起去打工。当同龄的小康甚至中产家庭的女孩子在大城市的大学里学习恋爱旅行甚至在国外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的时候,那些农村甚至一些小县城封建思想浓厚的地方,同龄的女孩子不仅没有这些机会这些,还要照顾刚刚生下来的孩子。这正是我感到可怕的地方,当你本应该给自己投资学习的年龄,却提前做了之后做的。她们这些代价,恐怕是无法挽回与弥补的。
其实我们并不害怕努力,我们甚至不怕努力了没有结果。我们害怕的是,会有人用金钱买到那些我们付出十分努力,甚至十二分努力也的不到的东西。我们那些努力汗水泪水,在金钱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廉价。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我更希望电影有第二个结局,朋克和小琳在飞机起飞前改变了主意,这一切只是他们做的一个梦,梦里他们笑的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