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梅贻琦答吴岭澜
为什么文科满分的吴岭澜要选会让自己物理“不列”的实科?
因为好的学生都选了实科,因为好像学生时代只要学习就不会错,把自己交给书本就能够踏实。
但真的踏实的了吗?看着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符号和公式,困顿挫败之余,不会去思量这样做的意义吗?
会的,只是在梅贻琦先生的这一番教诲前,在最终鼓起勇气走到图书馆看见泰戈尔前,他还认为花费光阴思索生命是一种羞耻的事情。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我想,来访的泰戈尔,于吴岭澜而言便是那个眷顾他的陌生人。
他是幸运的,当他迫于世俗的眼光,放弃自省和挣扎优秀去学实科的时候,有那么一丝变故使他脱离了那错误的轨道。
但往往,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念书时屈于父母意愿选择爱好和专业;工作后被父母逼着去参加相亲;立业中无奈出席于无聊的社交活动...
在以上种种场景中,因为我们屈从的是世俗的要求,而不是真实的自我,所以我们痛苦。
However,submission is pleasurable.
但其实,屈服是令人愉快的。
前提是你屈从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知道很多鸡汤里喜欢说"follow your heart",但当我真正看完《马斯顿博士与神奇女侠》之后,我才理解到“屈从”和“追寻,跟随”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我甚至想说,如果我们还需要用"follow our heart"而非'"submit to ourselves"来同自己对话,那只能说我们对自我内心的洞察和感知,还不够。时下呈现的还不是那个绝对真实的自我。
其实这种差异就可以体现在用词的力度上,submission已然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一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但follow却不是,它还需要我们稍微拖拽着自己前行。
给自己两分钟回想一下,每当自己需要用诸如"follow our heart 追随我们的内心"这样的语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落入了真我与假我的纠结与困顿之中?
而这种自我内心的博弈,又可分为同自我的斗争以及“同世俗的斗争”。
——一会儿到底吃不吃披萨;晚上到底玩还是学,这种同内心本身欲望和人类天性的斗争,是为自我斗争。**
——我到底要不要去参加这个聚会,不去显得太不合群,去了又觉浪费时间;我到底要不要向群众坦白信是我和王敏佳一起写的,说了不符政治上的要求,不说,良心不安。
这种,是为同世俗的斗争。
在争斗中,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会发生熵增——越来越多的混乱。
这个过程会内耗掉我们的精力,带去负面的情绪,最后便很有可能迷失掉自我,屈从了错误的方向并陷入痛苦。
所以李想是痛苦的,选择了“正确的队伍”之后,终其一生都只能在“生者如斯,逝者已矣”中忏悔,我想这也是他留下所有食物去呼救的原因,他渴望救赎;
所以许伯常的妻子也是痛苦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变,为什么唯独这件不可?”
因为她不甘,她也不敢,她不敢面对离婚之后街坊对她的看法——所以她尽其所能的“作”,她不仅是在逼迫丈夫,也是在逼迫自己,逼着自己变成一个她本不想变成的人。最终当她发现因为这种扭曲的自我竟逼“死”了丈夫的学生之后,她选择跳井了结。她已无力去追寻真正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
而这种无力,恰恰源于我们逼迫自己迎合世俗的要求。
而比较——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认知水平去比较自我与他人的差距,则是屈于世俗要求的一大体现。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在飞行员训练中被其他人撞开,还丢下一句:"你以为自己很棒吗,富家子?"
旁人的这种愤懑与不满在我们的生活中再熟悉不过,总有弱者对强者的成就找出种种理由和借口:成绩比我好是因为上的辅导班更多;升迁的快是因为家里有背景...
但首先,用一本心理学著作的书名来回应这种场景:
我们只看见别人的毫不费力,却不曾看见他们背后的十分努力。“你以为你很棒吗?”我自幼习武,熟读经书,勤学苦练,内外兼修,凭什么不棒呢?你以为你以为的都是你以为的吗?
在这种信息根本不对称的单方面比较中,除了实现精神的熵增,别无他用。
而这种比较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受制于世俗的要求——被寄希望于成为那个最出色的;习以为常的认为旁人眼中的自我要远比真实的自我更为重要。
我们为他们活着,而无暇去思索这有限的人生该如何度过,而无法去感知生命中细小的美好,无力去过上自己真实想要的生活。
而不幸却又有幸的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大力量,那份最大的真实,能且仅能来自于我们自身。
能,在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是拥有独立自主意识的动物,如今的我们不依赖本能去决定生活的方式,我们依赖思考,依赖我们向内的探求——去思索这一生究竟当如何度过。
幸运如吴岭澜,他最终找到了答案,站在山中的讲台,享受知识带来的喜悦;
仅能,在于外界的要求远非我们所能把控,所以才有“世俗的过于强大,竟让人无法升起改变它的念头。”
但我们并不需要改变它,我们只需要保证不被其改变。
不断地同自己对话,找寻真实自我的想法,并呈现出来,这就足以完成对世俗要求的对抗和斗争。
外界可能不总存在真实或真相,只有解构和阐释以代替,但自我的真实只需要保有对自我的诚实。
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马尔克斯的后半句我无力阐释,但前半句却是朴素且有力。
想吃零食的时候,是否真的很想吃这一口,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是更想要一个好的身材一个健康的生活,还是要先满足这口腹之欲。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在足够冷静和诚实的时候,做出你真正不后悔且感到平和甚至略带喜悦的决定,是水到渠成之事。
我希望我们都能够长久的保持对自己的诚实,因为对内,这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内耗,费时费力的自我拉扯;
对外,we are what we are,I am who I am.我们无需同他人比较,无需羡慕,嫉妒,愤懑他人的成就或哀叹这社会可能存在的不公。
但,光停在原地想,是不足够的,一如王阳明在后院格竹子格得心力交猝而仍无所获。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还远远不够的时候,就奋力的向前奔跑吧,与其犹豫纠结自己这么做那么做值不值得,不如先拿到手再说,而不是把时间耗散在什么都带不来的自我纠结。
一如阿甘正传里的那句:"Run,Forest,run!"
引用前些日子读到的一段话以作结:
专注自己的游戏地图,专注自己的目标,看清自己有多少路要赶,有多少土地要耕耘,自己要夺取的成果在地图的哪个位置、要用多少资源,再就是去做。
这才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