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余秋雨的文字还是在高中那篇《都江堰》中,他的文字正如都江堰汩汩流水一般,铿锵有力地斗转在我的灵魂深处,余音回响,久久为之震撼......
现如今读起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再次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碰撞,婉流情愫与冷峻哲思的交替冲击,如此看似矛盾的水火在余秋雨的笔触中竟然显得浑然天成了,电光火石间却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这种交融带给我的是一种奇妙的“暧昧关系”,我深深的它吸引了,让我大爱上了余秋雨笔下灵动的精灵!
在拜读完他的几本大作之后,内心的激荡情思渐渐被抚平,转而以一种平静的姿态融入到他那冷冽的眼光中,从《山居笔记》,《文化苦旅》再到《 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最后我止步于他的《行者无疆》, 我在想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世人所推崇的著名的散文家,或是著名的文化史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化学者,是的,是肯定的,是当之无愧的!但在我的心中他更是一位不羁的行者,执着地走在历史文化的长河故道上,或是在风尘飘渺的远方......
就是这样一位行者,浪迹于湖光山水中,逍遥于文化碧波上,如果说《行者无疆>是他在逆途中孕育的结晶,那么我想可以用“行者无缰”来作为他对旅行,流浪,探索的最直接的态度,少年无羁无绊,勇闯天涯,烈如脱缰野马,他虽年过中旬,却怀着少年般不羁的心,然而又不失中年人之应有的厚重与理性,我又想将他比作一片断崖,冷峻而决绝,正因为有他的规引和高度,造就了气势磅礴的文字大瀑布,让每一个面对他文字的人在感受到震撼之余也得到心灵的温润。
流浪与旅行不同于旅游。旅游的人们大都带着欢乐的心情上路了,然而回来时可能大都已心神疲惫了,行者在我的理解中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旅途并非都是彩色的,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黑白的冷色调,一种带满哲思的征途。这又使我想起了《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因恋人直子自杀开始的那一段突兀而落魄的流浪,携裹满满的精神疲惫上路了......在路上久久地疗愈自己已支离破碎的灵魂,思问着自己的人生,慢慢的将自己清空,而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游人是耗光自己,而行者是攒积自己。
在书中,余秋雨正是以一位行者的姿态游戈于西方国家的美景和文化中,每每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丝丝缕缕的自由和孤独时,我的脑海便浮现出他站在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的街头思索流浪的本义......每每我丧失自我,随波逐流时,我都会想起他在法国马赛老巷附近的一家地道的餐厅,面对一桌口味平庸的马赛鱼汤,(法国人称之为“第一美食”)而嗤之以鼻,感叹“马赛鱼汤徒有虚名”......每每我迷茫困惑时,我也会想起他在罗马象牙白的的长石坡上面对灯光暗淡的古老的罗马城市,转而与灯光昂扬年轻的故乡上海对比进行的冷静的哲思......
行者的灵魂可以覆于天下,行者可以止于前路,但行者无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