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份制大行到中小城商行,2023年以来,银行高管变动十分频繁。6月26日下午,平安银行将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为审议新行长冀光恒为平安银行第十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的议案。
就在6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了聘任冀光恒为平安银行行长的新闻。据了解,冀光恒到任后将全权负责该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从履历看,冀光恒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如此经验老到的新行长上任,却并未给资本市场注入信心。6月9日,平安银行收盘价为 11.6 元 / 股,跌幅近2%。此后该行股价也一直维持波动下跌的趋势,截至6月26日收盘,平安银行股价收盘价为11.18元,下跌1.5%,成交金额为7.58亿元,换手率仅0.35%。而业绩表现的平淡,或是平安银行股价低迷的源头。这意味着,冀光恒上任后,仍要面临一系列来自经营业绩、内控管理的挑战。
运作陆金所上市跻身核心管理层
冀光恒的履历相当丰富,曾在上海农商行、上海浦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多个不同类型的银行担任高管,属于典型的职业经理人。
2019年9月,冀光恒转入保险市场,被聘请为前海财险董事长,然而仅仅任职半年,2020年3月冀光恒辞去前海财险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务。2019年前海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22.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但亏损额也扩大到2.21亿元。
不过冀光恒在次月就入职平安集团上海管理总部,任职任陆金所控股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并在半年后实现陆金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从2020年到2022年,冀光恒执掌下的陆金所也是喜忧参半,2020年和2021年收入利润均同比实现增长。
2022年9月26日 冀光恒卸任陆金所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但2022年陆金所的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了下跌,归母净利润几乎腰斩,今年一季度陆金所营收101亿元,同比下降41.8%,净利润7.3亿元,下降86%。
实际上,在冀光恒卸任陆金所董事长之前,陆金所已出现了新增贷款同比大降、平台服务费下降、总开支大增、直销员工大幅减少的情况。
不过由于冀光恒在头两年里,陆金所业绩表现突出,平安集团董事层对其信任度提升,2021年10月中国平安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冀光恒出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 ,冀光恒被增补为中国平安副总经理,足以见其已博得平安集团董事会信任,其在平安集团的地位自然也是扶摇直上。
如今冀光恒接替成为平安银行行长,并不算意外,只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冀光恒若要实现平安银行焕然一新,如同陆金所2020年和2021年那般转型成功,恐怕难度不小。
息差收窄,营收两度下滑
整体看平安银行的成绩单,其资产总额和利润都十分可观。截至2023年1季度末,平安银行的资产总额为5.46万亿元,相比2022年末增长了2.5%;同时,该行2023年一季度的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46.02亿元,同比上升13.6%。
但另一个直观体现业绩的指标——营收却出现了同比下降,据平安银行2023年一季度报告:该行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50.98亿元,同比下滑2.4%。这是平安银行营业收入连续下滑的第二个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该行营业收入为416.3亿元,同比下跌9.9%。从6月9日到6月26日,平安银行股价已下跌超过8%,动态市盈率为4.59倍,市净率MRQ仅为0.58倍,
具体来看,营收的连续下跌,与息差空间的持续压缩有关。财报显示,2022年末,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为2.7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2023年1季度末,净息差再次下降至2.63%。净息差下降,是资产端和负债端双重挤压的结果。
在资产端,虽然平安银行今年一季度总体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是增加的,但该行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为 5.79%,同期下降0.3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至4.13%,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滑0.52个百分点至7.07%。按贷款分类看,个人贷款收益率下降,是因为平安银行在今年一季度增加了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的投放,信用卡等其他零售贷款则有所减少,而按揭贷及持证抵押贷款的利率相对来说更低。
在负债端,平安银行今年一季度的存款平均成本率为2.20%,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15个百分点。从今年第一季度的存款数据来看,平安银行的存款存在公司存款增长乏力和个人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两个特征。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行公司存款日均余额为2.3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增幅较小;个人存款日均余额为1.08万亿元,增幅高达8.9%。而在个人存款中,定期存款的增幅和占比都远高于活期存款,今年第一季度该行个人定存日均余额为811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96%,在个人存款总额中占比74.86%。今年第一季度,该行个人定存的平均成本率为2.96%,除了国库及协议存款,在所有存款类型中最高。这一方面反映出平安银行的揽储能力趋弱,另一方面也导致平安银行利息支出上升至265.77亿元。
零售新王在零售业务失速
和招商银行一样,贴着“零售新王”标签的平安银行也是零售银行中的标杆。而近两年,曾让平安银行引以为傲的零售业务,却在业绩、资产质量、内控管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包含私行财富、基础零售、消费金融三大业务模块,其中消费金融又包括信用卡、新一贷(小微贷款)、汽车金融贷款。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的2023年一季报并未披露其零售业绩,从2022年年报来看,尽管该行去年零售金融的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净利润为198.28亿元,同比下跌7.77%,在所有净利润中占比由上一年的59.2%下滑到43.6%。
除了对银行净利润的贡献度下滑,零售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释放不良信号。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为 1.41%,较2022年末上升了0.09个百分点,为近5年新高。
作为平安银行的“零售三板斧”,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率高达2.81%,新一贷不良率为1.6%,汽车金融贷款不良率为1.53%,较2022年末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业务端,平安银行零售业务逐步显现的合规风险问题更值得注意。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投诉量为4649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投诉量中占比16%,位居榜首。
截至6月26日下午6时,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平安银行”,可得到19907条投诉结果,投诉者绝大部分都是个人用户,投诉内容涉及违规出售纪念币、暴露个人隐私、虚假宣传、私自开卡、欺诈贷款、违规催收、信用卡违规收取高额利息等。
其中一位投诉者表示:“平安银行客服电话推销纪念币,表示该纪念币升值空间很大,可以到平安银行网点原价回收,只需要平安银行信用卡分期支付,自己便购买了纪念币,但到自己想出手纪念币的时候,银行客服却不回收,并推脱说是商家问题。”
这些不合规的业务操作,反映到监管端口,便导致平安银行频繁吃到罚单。就在今年5月,平安银行沈阳分行收到两张罚单,先是在月初因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首付款虚假,被辽宁银保监局开出50万元的罚单;随后在月末,因违规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被合计罚款13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都受到处罚。
4月,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因欺骗保险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个人经营贷款资金违规用于购房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45万元。往前追溯,早在2020年2月,平安银行就因为个人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共计15项业务违规,被银保监会一共处罚720万元。
居高不下的投诉量,频频收到的罚单,在反映其内控管理不足的同时,也为平安银行激进扩张的零售业务敲响了警钟。
如今,“老金融人”冀光恒接管5万亿体量的“零售新王”平安银行后,要如何打破该行零售失速的困局,拯救缩窄的利润空间和疲软的营收呢?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