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的寿命与人类的寿命
生病时不要吃东西!
那么,是否将所有食物的消化、吸收工作,交给在消化器官内自行分泌的消化酵素就够了呢?
前面叙述过的「食物酵素」,是指含有能够自我消化的消化酵素的食物。「食物酵素」在生的食物或发酵食品中含量较多。
住在都市的现代人,很难光靠着生食过活。现代人身处于摄取各种加工食品的环境中,因此有很多无法自我消化的食物。我们的身体置身于必须要自己分泌大量消化酵素的状况中。
消化作业需要使用庞大的热量。进食后嗜睡,就是消耗掉庞大热量的身体想要休息的缘故。
因此,在生病时,不可摄取会促进消化的食物。在食欲不振时,身体会告诉你「请不要再使用消化酵素了。现在代谢酵素正忙于复健」。
但是,如果接受[生病时体力衰退为了拥有活力,要勉强自己吃点东西]的错误建议,就会弄巧成拙。
动物在身体状况不良时,什么也不吃,只是就地休养,借由断食保存消化酵素,重新恢复代谢酵素的作用。这是动物的本能。
我们在生病时,尽量不要对消化器官造成负担,只摄取含有维他命、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必需的养分,才能够恢复体力。
镁优于钙!
想要预防疾病并得到长寿,就要舍弃过热的饮食,采取以生食(尤其是生鲜蔬果)为主的饮食生活,不要浪费一生只有定量的酵素。
在此说明「酵素与镁的关系」。
酵素较多的食物,亦即生鲜蔬果、海藻中含有很多镁,大量使用酵素时需要镁。
消耗酵素的具体例子,就是过度摄取甜食、加热调理的肉、鱼、蛋、氧化的油(尤其是零食等)、亚油酸、饱和脂肪酸,以及过量抽烟、喝酒、摄取充满添加物的食品及压力积存等。
这些生活形态会大量的浪费消化酵素,使得潜在酵素不断减少。同时,细胞内的矿物质,尤其镁的消耗量增加。镁是酵素最好的辅剂,与酵素合为一体忙碌的工作。
如果镁因为消化活动而大量消耗,则细胞内会大量释出镁。细胞内的镁减少时,原本不能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钙会趁虚而入,使得细胞内的钙量过多。这时,细胞非常紧张,会引起痉挛或收缩。
这种紧张会产生各种疼痛,在肌肉方面出现肌肉痛、小腿肚抽筋、肩膀酸痛、关节炎、在心脏方面会出现狭心症、频脉、心律不整,在子宫方面会出现肌瘤、生理不顺、内膜症,在支气管方面会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气喘,在动脉方面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在神经方面会出现精神异常、学习力减退、脑中风、偏头痛。此外,还有浮肿、蛀牙、骨质疏松症、结石等各种症状。反过来说,这些症状都是因为缺乏生鲜蔬菜、水果及海藻造成的。
镁的研究从一九三零年代开始,后来热潮消退,直到一九九零年代开始再度盛行,现在仍是热门话题之一,这就说明对人体而言镁比钙更重要。
当然,钙和镁都是非常重要的矿物质。所有的矿物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镁是必须要经常摄取的重要矿物质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大家都忘了它的存在,只注意到「要摄取钙」。
以前,人们总是认为「摄取钙就能得到健康」。近年来,随着矿物质研究的进步,终于知道「镁和钙要等量,甚至要比钙存在更多,否则无法制造骨骼」。
镁是几乎存在于细胞内部的矿物质,与细胞外的镁比率应该是4比一。反之,钙几乎是存在于细胞外的矿物质,外部与内部的存在比率为一千万比一。
当体内的酵素需求增多时,成为其辅剂的镁的需求也会增多,大量使用体内酵素,会导致镁缺乏,成为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疼痛、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妇科方面的疾病)的原因。当细胞内的镁减少时,钙就进入细胞内。
细胞内缺乏镁,几乎都是因为不良的饮食导致消化酵素过度浪费所致。反之,只要摄取富含酵素的食物(尤其是生鲜蔬果),就能够得到健康。
重新评估酵素宝库~水果的价值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人学的亚朗·瓦卡博士说:「古代人类的祖先既不是肉食也不是草食,更不是杂食主义,他们以水果为主食。」
很多人认为水果中含有很多对身体不好的果糖,因此对水果敬而远之。但这是一大误解。没有比水果含有更多酵素的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