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有一只狐狸说,我们需要仪式。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定在下午四点来,那么到了三点我就会开始很高兴。时间越是接近,我就越高兴。等到四点,我会很焦躁,坐立不安;我已经发现了幸福的代价。但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来,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期待你的到来……我们需要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说。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使得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某个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我特别相信这只智慧的狐狸,我也特别相信每一个仪式都是爱的纪念。
嗨,希望你读完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是有画面的,一个关于你的仪式,那么清晰地就在那里,静默的一个人也能莞尔一笑。
1
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老杨,每天早上都会在朋友圈打卡晒早餐,截止到今天是老杨学做饭450天。
他说,只是天天做,土豆丝虽然还是凉拌的,但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凉拌土豆丝了。
他说,前几天去朋友店里聚会,看到桌上有把好到,忍不住拿起来,在空的菜板上和朋友们一遍比划着切土豆丝,一边说切土豆丝的时候,一个人安静的,有多么享受,那感觉就好像他还在恋爱一样……
而恋爱什么感觉,每个人的感觉不同,自己体会了才知道。
记得最初我是在一个诗意的微信群里,碰见每天写日常和做早餐的老杨的。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他为家人做得丰盛早餐,很少重样的,加上他满是抬头纹的招牌式笑脸,我被打动了。
“自律给我自由,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是老杨一以贯之的口号。
一年多了,每个清晨都能在朋友圈准点遇见,早餐、感悟、口号、笑脸,这既是老杨给自己和家人的一个仪式,也是给我们这些圈友的一个仪式。
喜欢做饭的人应该都清楚,精心准备的一顿饭是件很享受的事情。用心去做,用爱去做,是一种非常纯粹的体验。
作为圈友,每天的准点遇见,时间久了,习惯了,就像是在等哪个老朋友准时来探望一样,慢慢地就有了期待。
2
很遗憾,当年严歌苓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我没有去听。
但就是那次,室友回来对我说,那是一个打扮姣好,特别雅致时尚的女作家。
即使我后来看了她的一些作品,像《小姨多鹤》、《陆犯焉识》,我记得最清楚的仍然是室友当时告知我的那个严歌苓。
严歌苓说:“你要是爱丈夫,就不能吃得走形,不能肌肉松懈,不能脸容憔悴,这是爱的纪律,否则是对他的不尊重,对爱的不尊重。”
所以,虽然严歌苓每日在家写作,但一到下午三点,她都会停下来,开始化妆,换上漂亮衣服,拾掇房间,静等丈夫归来。每日如此,绝无例外。
这应该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的仪式。爱他,就应该用心为他创造一个个美好的自己。这不是讨好,而是责任。就像女人常常要求男人给自己爱的仪式一样,女人也应该为男人制造属于他的仪式。
除了对丈夫有仪式感的爱,严歌苓对写作也是追求极致仪式感的。她写作时有五件必备“法宝”,高档的稿纸、干爽的棉袜、超辣的面条、陈年的红酒以及大大的浴缸。照拂自己的身体,也是在照拂自己的创作,与好作品匹配的必然也都是要好的。
一个对感情、对事业都充满仪式感的人,对自己必然也是极具仪式感的。据说,严歌苓每个星期买花的钱比买菜还多。女人都爱花,但爱花至此的女人很少。这一定不是经济的问题,一束花而已,买得起的女人遍地都是。
对仪式感的追求不同,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爱的程度。反过来,仪式感又增加了生活的雅致和爱的浓度。
所以,严歌苓活成了男人女人的女神,有最热爱的事业,有亲密的爱人,还有一个优雅的自己。
3
每天早晨,先生出门的时候都会给我和孩子一个拥抱和吻。
这应该是我们最新建立起来的最好的仪式,一个拥抱和吻就能让我们一整天都充满爱的回味。
自从先生把这个仪式记住以后,我们吵架的次数几乎降为零了。偶有异议,也能及时刹车,一顿一释然,对爱的人何必那么较真呢?
我开始更加理解,一个男人为了这个家努力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但他在我们面前却从来都不会施加压力。早上八点,晚上六点,周末双休,准时回家。每个周末都带我们出去玩,买了肉类回来给我们做一顿好吃的。
以前,我有时候会觉得他太没仪式感,所有的节日都不特别,所有洋派作风他都觉得没必要。抱怨的时候,他说,“我把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你了啊。”
是啊,陪伴就是他对我们的仪式感。
菜米油盐,锅碗瓢盆,最最实在的生活仪式,谁说不是最真诚的承诺呢?
所以,我对他从来都是放心的。
即使在我情绪最困顿的时候,我也依然深信他是个好人,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只是我自己一直找不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到如今,我更加愿意相信,他是个非常好的男人。婚姻需要的只是我们共同的经营,用对方需要的仪式去爱,相互理解,共同成长,让每一个仪式都变成我们爱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