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看《隋唐大事本末》,看至唐朝自高宗起,中日、中朝互派留学生、留学僧,那时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航行随时可能遭遇风浪袭击,而各国使者仍能带着君主之命,跨越风险,完成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鉴真东渡了六次才至日本,改变了日本的佛法;玄奘历时十八年,独行天竺,带回印度佛经,充盈我国佛法。
不禁想,古代即使交通不如当今便利,仍不失有身当大任、不辞劳苦的远行者,历经数月、数年,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西汉司马迁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行走过,聆听过大地的声音,遂尔也能感受到历代土地生存过的繁荣与凋敝,于是挥笔记录,终成史家绝唱。想来,但凡学问,都该是从实践、行走而出吧。
再看当今时代,交通之便利前所未有,远洋航行能转瞬便到,多少人曾在国度与国度间匆忙地飞跃而过,因会议、签约或是旅游之由。车轮、机械逐渐代替着双脚,实现了人们在这广袤大地上的纵横驰骋,我们跳出了家乡故里、恒定国界的闭塞局限,亲见了更美的世界。然而,在那些固定车次、航线的游历旅途中,还有多少虔诚的行走者,一如古时那些大师,是为真切的感受、记录而奔波。
想起麦克鲁汉所提的“媒介是人的延伸”,汽车、飞机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媒介,的确成为人类双脚的一种延伸,使得我们不用亲自行走便能抵达远方。可另一方面,这种行走能力的延伸背后,是我们让渡真实行走感受的代价。在一个出行不便、相对孤立的时代,走向四方,意味着亲自跨越山和大海,长途跋涉、路程艰难,这样的航行也许更具有价值感,异国他乡之丝缕更是强烈。而越往后的时代,世道繁荣,科技发达,什么都得来容易,很多珍贵的体验也就少了。
如今,进入电子传播时代,我们拥有了手机越发觉得像拥有了全世界般,日日在屏幕呈现的虚拟空间里沉沦,静态的电子信号逐渐将我们与现实隔离。不仅是远行,还有更多的关乎生活的行走变得更加简便,足不出户也能照常生活。于是乎,更多步行的体验走向式微。
有时候,我庆幸生于这样一个便捷、繁荣的时代,社会发展到了一种高度,便利而新鲜。而也有时候,我渴望艰难岁月里亲身实践的宝贵体验。同样的结果,不一样的过程,即使只能通过日夜兼程的行走才能抵达远方,但最起码沿途的风景是亲自踏过,而非车窗外的一闪而过。
我们借助工具让渡劳形、体力开创了新的辉煌,可工具远不能代替我们去体验这个世间山川河流的蜿蜒曲折之美,我们仍需要走出工具堆砌的世界,亲自感受现实中的大千世界,完成生命中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