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城今日终于迎来了丝丝秋意。
这会儿正和好友滢聊天着。
“唉!秋天了,今天打开衣柜,发现都不知道穿什么好。”
“满柜子要扑出来的衣服,还不知道穿什么呀?”
“一到换季,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缺,这也缺,那也缺。”
“其实什么都不缺,最缺钱!”
“你要不要那么直接,戳疼我了......”人到中年,什么都不缺,只缺钱——真是话糙理不糙。
上周还刚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收入的问卷调查:如今,中国40岁的人群中能拿出100万现金的多不多?
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1%的人觉得有这个可能并表示40岁能拥有100万储蓄;意味着绝大数人均无法达到40岁可以存到100万元。
这个结果可以说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40岁,意味着是这样一群人:平均在70-80后的社会中坚力量,年富力强,成熟稳定,从参加工作年限来看,积攒财富的时间足够有15年,如果收入稳定并保持持续增长,有100万元的存款理应不难。
然而现实却是:这15-20年间,真正可以有储蓄能力的阶段并不长。刨开刚毕业的2-3年起步期,去除结婚生子的需要花费的大笔支出,再减掉买房买车的重大固定消费,一个普通的40岁工薪阶层人,每年至少要有近10万元的存款才能实现100万元的储蓄,而每年近10万元存款就意味着年收入至少30万左右才能达到。
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标准,花掉自己每月三分之二收入维持生活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人群还不得不花掉接近全部,也就是所谓的“月光族”。于是,要储蓄到100万元存款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即便是自行创业的私营老板,如果只是小生意,也无法做到现金流100万元的周转,钱都会压在不动产或者经营项目中。
100万,于当今日益高昂的消费水平而言听起来真的不多;可是,40岁能有100万,却何其困难!
人到中年:四目望去,没有可依靠的人,全是依靠自己的人。
有没有一种感觉:活到了40岁,往前看是年迈的父母亲人,往后看是年幼的孩子,身边的同龄人和自己同处家庭琐碎的水深火热之中,自己俨然是家庭的最坚实依靠,再无他人可靠了。
曾经的梦想追求、附庸风雅全部淹没在生活的最底部,再也无暇掂起;
也没有所谓的“盖世英雄”来拯救自己,横空出世成为谁谁谁的“贵人”。
生活只剩下“最写实”的玩命工作、赡养父母、教育孩子、人情走往......
有时候连烦恼都会来不及让它熬夜,天大的事情只要一觉醒来就必须抛掉,因为明天仍然必须打起精神来应对一堆的琐碎,而每一个琐碎都是支撑自己可以继续前行的必经之路。
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的表哥,今年41岁,年薪百万,贷着两套房,两个孩子一个高一,一个小学六年级,如今仍天天披星戴月工作着。我问他,你不能停一下吗?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会折寿的。他淡淡地说了一句:停下来,就直接GAME OVER了,在中关村的人没有停下来的,只有出局的。
的确,百万年薪又怎样?在北京生活不过是杯水车薪,步履维艰,所剩无几的。
人到中年:哪有什么犹豫不决和选择困难症,不过是现实所迫。
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少会为了一件衣服买不买想很久,更不会因为一次旅行去不去犹豫太久。
可如今,水果店里的新鲜“樱桃”上市,我们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终还是放下:因为真的太贵了!一斤樱桃可以买一天的菜了,还是省省吧。
人到中年的“万事忧”不仅仅是一斤樱桃,还有两件被套、三张折扣机票、四组全家福套餐、五套小升初的优质课程......
我们纠结来纠结去,犹豫不决的绝不是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不过是隐忍之下的现实所迫。
我们也渴望像电视剧里那样眼皮不抬地来一句:这件、那件、那边一排全部要了,帮我打包吧!
可是,卡里那点余额总会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提醒:“你的虚荣已达上限!请继续工作!谢谢!”
是的,如果管不住自己,总有“卡余额”会提醒;中年人的“排忧解难”方式唯有努力赚钱,生生不息。
人到中年:少谈情怀,多做事,唯有赚钱才是对自己对家人的最大负责。
不知道大家对“情怀”二字如何看。
我想如果你不太年轻,不是单身,不能来去自如,不是衣食无忧,不是富豪,请别跟我谈什么“情怀”。
这不是歧视,也不是偏见,更不是势利。
没有基本的“财务自由”,那点情怀一文不值。
所以,现在很讨厌一些老大不小的人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就开始谈什么感触啊,做人啊,曾经的梦想啊这些。不是不能有,而是应该在该有的年龄有,该有的年纪谈。
不然怎么说“青春无限好”呢?年轻就是可以做一切事情的阶段,错过了就踏踏实实地走好路,把日子过实过通透,别整天瞎想一些有的没的,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中年人,唯有赚钱养家,并在养家的路上一路高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才是赞许有加的正道。
即使平凡一生,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人到中年,钱能治愈一切“忧郁”,不仅是“忧郁”,连并“纠结症”、“强迫症”、“疑心病”等等全部治愈。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