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志敏
三月的清晨,我散步在浦东宽阔笔直的大道上。大道两旁的风景树青翠欲滴,空气中满是玉兰花的香气。这正是上海市花玉兰花开的季节。
路边不时走过一些行人。有小跑锻炼的、有急葱上班的、有早起上学的、有清扫街道的,大家各忙各的,井然有序。偶而有一两辆汽车驰过。上班的人流分批次在运转着。
我迈步走上一座小桥。小桥下清清的河水向东流去。顺流而去的是河水中倒立的高楼、一河两岸的垂柳、一丛丛盛开的白玉兰、梨、杏花树。东方红曰初升,你彩虹,也融入万花丛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山水乡图。
跨过小桥我看到一所崭新的幼儿园,“新城幼儿园”。保安正在换岗。这座三层楼体的墙头上涂鸦着烂漫的画。“培古镇文化之趣 育古镇文化之蕾”十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再向前十字路口。红绿灯不断变换着。驰过的车辆规范礼貌地通过。没有飚车。不愧是古老的文明城市。
西转直行,牌楼东路,路北是新场古镇政府大院,义路南是新场镇的体育中心广场,能容纳数十万人集会,真气派。
沿牌楼东路西行翻过一座拱桥,桥西就是新场古镇。
拱桥下路南有明显“石笋里”标记。路北是三世二品牌坊。这就是新场古镇。新场古镇的来历:约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那时新场位于东海海边,长江带来的大量泥沙使南汇角一直向东延伸。现在新场己距海边27公里了。沧海变桑田。新场原为下沙盐场的南场,是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随海滩东移,这里渐变成江南水田交融之地。盐民变居民。小桥流水人家惭成端倪,人口渐增,继成镇落。新场成镇时,下沙盐场鼎盛,产量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下沙南迁形成新的盐场,故名新场。元代初年,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三世二品坊是“明万历太常寺卿朱国盛立”。
这座古镇经济发达,有集市贸易市场多家,工商银行、农商银行、建行都有。小学、幼儿园具全。医院保健俱备。牌坊北牌楼林立。千秋桥2010年12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站在桥上观,明镜小河、小划船、两岸居民房、过往游人…真乃是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如果是中午或下午,牌楼古街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促拥的游客,热闹非凡…
向北,漫步北门,是繁忙的沪南公路………
赵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