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跟我玩,我就去找别人好了,这个因,原来早在幼年就早早被种下。突然想到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母亲,是怎样一种感受?
昨天还和静静说:有时候,个人命运是难以被人力所搅动的,一件事不论有什么样的结果显现,都有它的寓意和因缘在,所以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把原因背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成长,更好的往前走。
道理都明白,这大概也是我心里的声音。虽然幼年时不在父母身边,但他们也有来看你哦,你怎么就只记得一次,其他都忘记了呢。只记得我站在炕沿上,妈妈站着喂我喝奶粉。唯一的幼小时的记忆。剩下的记忆里都是姥姥姥爷和我一起。绿色的枕头,姥姥白色的无袖衬衣,夜间拉线用来开关的昏黄的灯,灯光下玩扑克牌抓到炸的我,夏天往洗澡的小铁盆里倒满水,放在院子里,我等水暖了站在小盆里洗澡;我是把姥姥当作妈妈去依赖的,姥姥也如母亲般照顾我。但也还记得大多时候一个人玩耍的孤单感。唯一的玩伴是隔壁家的小男孩,可和妈妈说起时,她说:隔壁家哪有什么小男孩......这么多年我大概一直重复旧日的模式吧。学怎样和别人和谐相处花费了我很大力气很长时间。好像也习惯一个人,但月亮就在这么多年的磨损中被压抑住了。一直以来也多半喜欢在人群中很轻易就讨人喜欢的男生,更多是想获得他们那种能力吧,那种很快可以融入新环境和身边人打成一片的能力。武功高低的重点不在技巧,而在内功,心胸的敞开和幽闭才是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恐惧被拒绝被抛弃而在有不好的开端就想放弃。心里想,我不想再承受被别人放弃,是我先不要你的。所以是否一直以来,谈恋爱的时候除了心动最初是我的心意,剩下相处过程中都是长久以来内心的习性和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所以说途中遇到的这些人事都是一点点帮我翻来我的旧有机制,让它呈现出来让我看个明白。初初相处时一切都好,临到情谊很厚相处日久之后,那些双方潜藏在心里的自我习性和机制开始交流碰撞,产生不适感。
正如我从一六年开始探索和母亲之间的相处状态,是否冥冥之中时间带我走了一圈之后又绕回原点,或是我根本一直在原地打转,只是想求一个和解。为什么没提爸爸呢。因为我觉得我想要的所有情感,他都毫无保留的给了我。其实爸妈有你的时候也才二十三四岁,还是个孩子呢,两个孩子带着一个孩子,也很难啊。我毫不怀疑妈妈的爱,但又总觉得我出生那会儿她没有那么喜欢我。越是察觉不到,越是执着。想反复探究质疑。
以下为书摘:因主题相近,写在一起。
若来访者抱怨他的父亲或母亲,也就表示他在抱怨自己的命运。
所谓的“支持”意思是我们帮助他人了解接受以下事实:命运期待他们面对冲突,期待他们运用技巧、甚至熟练地处理这些令人抗拒、厌恶的事情。
助人的第一个秩序:助人者给出他们已经获得的,接受者只期待及接受他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