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一家德国企业,又因为工作,有很多的机会与德国人打交道,无意中对他们有了相对较多的了解和关注。细细品味,在时代的变迁中,德国精神也开始有了细微的改变。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德国70后:严谨、细致、专业,又骄傲
我所在的一个工作小组,以四五十岁的德国中年人为主,在他们身上你可以感受到那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比如,一个很小的问题,五六个人可以引经据典、唇枪舌战得讨论二三十分钟,各种利弊分析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或者如果现场相持不下,就会决定另开小会讨论直至得出结论。再比如,他们特别注意用词的精准、格式的统一。你觉得已经在很用心得准备一份文件了,结果德国老外照样可以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有专业方面的,但更多的是措辞或者是格式方面的,让你汗颜、让你有些郁闷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耐心、细致和专业。忍不住感概:瞧瞧,这就是德国精神。
但是与中国人在一起,也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或明显或深藏在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比如有一个德国佬,亲口对我说:他是绝对不会买美国产的汽车的,因为他无法忍受低质量的产品。。。。吼吼,好吧。
德国85后:追求细节的同事更懂得变通、更灵活,喜欢享受生活
在另一个工作领域,与我接触的是年轻一代的德国人,85后。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另一面,或者可以说是德国年轻一代的新风貌。
与我一起工作的一个德国小伙,86年出生,喜欢利用工作的便利去世界各地旅行。比如,他来亚太区出差。提前一个周末到达泰国,在曼谷过周末,完成一周的工作后,周五晚上飞上海,第二天早上飞去北京,游览了天安门、天坛、景山公园、央视大楼、爬了长城、骑了共享单车(话说好几个地方我都没有去过);又利用工作日结束后的这个周末,周五上午飞去韩国,下午工作半天,在首尔过周末。周日晚上从韩国飞上海,半夜从上海飞德国,出差结束。
我实在是佩服老外在纵情山水、感受世界方面的体力和精神头儿。但是不得不说,当人们把很多心思放在了旅行中,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心思势必减少。这个小老外也会注意措辞的精准,但是,讲真,在工作的敬业和专业方面,与70后的德国人相比,已经相去甚远。尽管如此,从言谈中仍能隐隐感觉到他们作为德国人、作为发达国家的骄傲。
不仅这一位,在与其他年轻一代德国人的相处中,我也体会到:急功近利、浮躁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共通点。
另外,有次出差我在飞机上遇到一德国85后,因为他要经常离开座位去卫生间,我俩就聊了起来。当他听说我去年因为工作太忙,五天假期被白白浪费掉时,表示极度的惋惜和不理解。他说自己每年五周的假期都不够用,还要额外请假两周,大部分休假都是去世界各地游玩。临分手前,他给了我两点建议:一、Take Your Vacation. 一定要把每年的假期休完;二、Be Happy. 让自己开心最重要。
德国品质的肯定与质疑
了解德国的人,应该都知道柏林机场这个梗。
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原本是柏林的面子工程,自从2006年破土动工以来,施工就没有顺利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工程和设计错误,这个机场不得不一再整改,交付日期一再推迟,如今,12年已经过去,但机场的建设还在进行中。
在提到上海的迅速发展时,我亲耳听德国中年人为柏林机场至今未能完工而感慨、惋惜,可以感受到他们隐隐的担忧,但是总体上,大部分德国人内心里依然固有的优越感。不过,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我依旧承认,德国品质值得信赖。举个最近的例子:我老公骑自行车上下班,内胎被扎漏气了,外胎仍完好无损,后来一看,外胎是德国制造。
最后,感概完这些,我佩服德国人的精益求精和专业态度,也欣赏德国年轻人身上的探索世界的劲头和精气神儿,但我也知道,每个国家都在发展,都在变化,在这种对比中,我反而越来越爱自己的国家,越来越相信咱们并不差。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我能做到的只是吸收其精华,发展自己。我相信,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