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第四种错误路径,叫做自暴自弃。这种不当行为,和前面三种不太一样,它的能量恰恰表现为干瘪的、无力的。
A、也就是说,孩子既没有顶撞你,跟你对着干,没有不听话或捣乱;也没有破坏物品、伤害他人,而是觉得自己不好、自己不行,做什么都没有信心。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这些行为,你是最容易忽视的。
Q2、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走向了自暴自弃的错误路径?
A、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绝望、无助、无望、无能为力,并且你倾向做出的反应是放弃,替孩子做他们本该做的事儿,过分帮助或表现出对孩子缺乏信心。
当你这样反应的时候,孩子的反应是更加退缩、变得消极、毫无改进、没有响应或避免尝试。那我们就可以判断孩子的错误路径是自暴自弃。
Q3、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行为背后的信念是什么呢?
A、他的信念是,我不相信我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我要说服别人,不要把任何希望放在我身上,我无助又无能。既然我做什么都做不好,那我努力了也没用。
Q4、自暴自弃的孩子最常见的问题有两类。
A1、第一是跟孩子的课业有关。
比如,做功课、画画、练琴等,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最后根本不想继续尝试。
A2、另外一类是孩子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见到陌生人就躲避。
Q5、有这些行为表现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在向你求救。而他们发出的求救信息恰恰是:不要放弃我,教我如何迈出一小步。这时候,家长具体该怎么去做呢?
A、任务分解,花时间训练和鼓励尝试。
Q6、任务分解是为了降低难度,让孩子更容易入手和操作。花时间训练,为了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鼓励尝试为了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掌控并且增加勇气。
A1、第一个方法,是家长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变得容易一些,直到孩子体验到成功。
如果孩子做起来还是比较吃力,那么可以你先示范写一个,然后让孩子跟着写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你要教给孩子一种技巧,但不要替孩子做。
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简单,但在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期待孩子达到你的高标准;
第二个误区是,替代孩子做他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
A2、第二个方法,花时间训练。
你不能期待孩子在没有受过一步一步的训练的情况下就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孩子和你对于干净的标准可能相差甚远,你就不能只告诉孩子们打扫自己的房间,并期待他打扫的能令你满意。
而花时间训练,为了帮孩子建立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这个“自我效能感”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它指的是“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而走向“自暴自弃”错误路径的孩子,恰恰是缺乏“自我效能感”。
如果你没花时间去训练孩子,没教给他必要的技能,那么孩子就不具备“自我效能感”,很可能长大后,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学会所有的东西,因为“干啥啥不行的信条”从小就已经在孩子的内心扎根了,长大后也很难一下子去除。
Q7、两个误区也恰恰是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的重要原因。
A1、他还没有能力去达到你的高期待。而鼓励一个觉得自己不行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耐心,并且要学会足够信任孩子。而不是用很高的要求和标准给孩子施加压力,让他更加觉得我不行。
A2、实际情况是,多数时候孩子并不需要你的帮忙,因为孩子发自本能,想要自己去尝试、去探索,但父母却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愿望,而是通过为孩子做事情,获得作为父母的价值感。
停止所有的批评,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即便是非常小的尝试,也要鼓励。
Q8、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在哪里呢?
A1、首先,表扬的关注点在结果,而鼓励关注的是做事的过程。
A2、其次,表扬,更注重夸奖孩子先天的遗传,比如漂亮、聪明等,而鼓励更看重孩子后天的品质。
鼓励关注的是过程,是外因,会给孩子一个自己可掌控的感觉,这样他们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他们遇到了挫折,也更愿意从外部找原因,从而不断地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越挫越勇。
相反,那些被表扬孩子,给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真棒,你很聪明之类,但真棒是既定的事实,聪明是先天的遗传,这些都很难再改变,长期以往,这些孩子会认为成功是自己无法左右的,面对失败往往毫无办法,于是,慢慢就失去了挑战困难的勇气。
Q9、是不是孩子以后就永远不能表扬了呢?
A、当然也不是,在现实生活,面对孩子的表现,你很棒、你很厉害,表扬的话很可能就脱口而出了,并且,即便你知道了鼓励的重要性,在夸奖完孩子,你很努力、做得很用心之后,很可能紧跟着又随口来了一句,儿子,你真棒。所以说,鼓励和表扬有时也很难明确地剥离开。
Q10、孩子经常会有恐惧的感觉,也会让家长感觉到很无助和无能为力。比如有的小朋友晚上不敢独自睡觉。遇到大人打招呼的时候,总是缩到妈妈的身后,在陌生的环境不敢探索和跟其他的小朋友交往等等。
A、给你的建议是:不要嘲笑、轻视、评判或忽视孩子的恐惧,同时也不要夸大,过度保护孩子的恐惧。
举个例子,孩子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这个时候,你要通过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害怕,并且认可他的感受。比如和他说你怕黑,因为你觉得会有怪物出现,你希望怪物离你远远的,对吗?
有时候只要你认可了孩子的感受,就足以减轻孩子的恐惧了。但不要被孩子的恐惧感所操控。给到孩子安慰,但不要给他们特殊的照顾或试图帮他们解决恐惧感。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自己能够处理自己的恐惧感特别重要,尽管这样会让他们不舒服。
如果当孩子害怕你就允许他跟你睡在一起,实际上你就是在告诉孩子:“你自己处理不了,让我替你来解决。”那要怎么做呢?可以跟他们一起探讨可以尝试的方法,提供一些选择。你可以问现在什么对你有帮助呢?手电筒,泰迪熊还是一盏小夜灯。不要和孩子说“别害怕,没事的”,这是不起作用的,而是要寻找解决方法,这才有帮助。
【总结】
我们介绍了孩子走入自暴自弃这条错误路径的不当行为,家长该如何回应,并且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S.十点读书会.《正面管教5》课程
【个人感悟】
面对孩子的自暴自弃行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信心,鼓励孩子勇敢的去尝试,但不要滥用表扬,以免孩子会失去挑战和尝试的勇气。
但不要替代他去解决问题,可以跟他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提供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