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期中考试结果出来了,女儿拿出来两张试卷,一脸不高兴的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考到双百分,班里其它有好多同学都考双百了。我接过试卷,看到语文100分,数学98分.
我一看结果后,马上开启我的唠叨模式,”妈妈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定要细心检查,一定要仔细的看每一道题的意思“你这样马虎,以后中考怎么办,考大学怎么办”溪公主满脸歉意的说,妈妈,我下次一定注意!
当我说完这一番话时,我马上后悔了,我也看了很多的育儿方面的书,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可就是控制不了,我要求孩子细心,自己又何尝细心过呢?我要求孩子考到双百,自己上学时,也不是每次都能考到双百.想想自己下班回来看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做完了吗?”从来没有问过今天过得高兴吗?今天和朋友玩得开心的事是什么?
很多家长是不是都像我一样,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情绪,让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和方式去过她们的一生.这种清单式的教育,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受害者,但是我们还打算让孩子给我们走一样的路线吗?
我们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很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纠正,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代劳,直要觉得孩子成绩好,分数好,然后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能够达我们期望中的完美。我们不惜一切为孩子做着属于他们人生中应该经历的东西,我们都要去代替他们去做。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家长,为了孩子,在学校的旁边租了一个房子,专职给同学做饭,洗衣服。放学回去后,督促他把作业做完,他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当他成绩考得不好的时候,他妈妈会鼓励他下加油再加油,他感觉自己像马戏团的小狗一样,这次跳的不好,下次就跳高一些,再跳高一些.完全像训养的动物一样,被家长管控着。
听说那次他高考的不是太理想,他妈妈让他再复读一年,他听从了,而且更加拼命了,当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的时候,他感觉到了压力,比之前更拼了,第二年,终于考上一个好分数。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也是由家长陪他一起选学校,选专业。现在想来,当时我幸亏不是他,如果是他,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完全是按家长的套路去走前方的路。
有些没有主见的孩子,甚至找工作,结婚对象都要家里人过关后才能同意,他们没有自己的规划,思考,失败‘应对的能力,这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却完全由家长们操控了。
我并不是完全否定家长一点都不参与,任其孩子自由发展,可能也会导致孩子会一事无成,只不过是不能过度保护,过度腻爱和管控孩子,把孩子打造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史上最长的研究,哈弗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专业上的成功,也就是我们期望孩子达到的,取决于小时候做的杂活,越早开始做越好,这种心态代表着,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完成它,那这个人可能就是我,我会尽全力做改善这个事情。
可是像我刚刚讲的同学的妈妈,家务都不让他参与进来,他就缺乏动力和意识,没有能力去思考我一步该怎么样去做,因为早已有人规划好他的人生了。
哈弗格兰特研究另一个发现就是:来自于爱。不是对工作的爱,是对人的爱,我们的伴侣,家庭,朋友,同事,学着如何去爱他们,要爱别人的前提,首先是要爱自己。所以当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中的手机,让他们看到一个热情开心的妈妈,他们也会真心的感觉到高兴。
我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我洗菜,我会发现那天的菜她会吃的特别香。
当我包饺子时让她帮忙的时候,我会发现她自己包的饺子,再不好看,也会吃下去。
饭后让孩子帮助我做家务,她明白了我每天的辛苦,感恩妈妈的爱和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当她做一件事特别有成就感时,我让她学会给自己奖励,让她学会去爱自己,她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美好。
当孩子回到家的时候,不要只是问“先去做完今天的作业”而是问一下,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今天的作业,才能去玩。也不要觉得你的孩子要是考不出双百分,考不上名牌大学,就是世界末日了。
当他们读了一所不出名的大学时,你也不要觉得他一事无成,相反,上这所学校是他们自已的决定,就想要努力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模样。
我以前的想法,就是把孩子养得像一个盆景一样,小心的把他们修修剪剪,塑造成我想要的样子,完美到可以拿给别人观赏。
而现在的我,认为孩子是一朵野花,让她自己去发现自己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