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积极面对。
面临挑战时同样如此,有的人会怀疑自我,而有的人则会付出足够的努力。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区别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性格、原生家庭、三观等等......
但在《终身成长》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看来,这些答案都有道理,但是思维模式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终身成长》这本书在美国非常畅销,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10年,比尔·盖茨甚至还撰文推荐过。2017年9月,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还因为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而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他在书里讲了两个核心概念:一个叫做固定型思维模式,一个叫做成长型思维模式。
所谓固定型思维就是相信能力、智力、性格等是固定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则正相反,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策略性的做法会使一切都提高。正是这样的不同导致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者他们习惯于表现自己的聪明,而成长型思维者则更容易把注意放在学习本身上。
这也就导致,当他们遇见挑战的时候,固定型思维者会考虑这件事难不难,他们认为要是失败了就会暴露自己的愚蠢;而成长型思维者则会想只有逃离舒适区,人才有成长的空间。他们会倾向于迎接挑战。
当他们同样遇见阻碍的时候,固定型思维者会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成长型思维者则更加积极,他们会选择坚持。
固定型思维者会认为努力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会认为努力是自己不够聪明的表现。正因为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同样认为努力并不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但是成长型思维者则不一样,他们认为练习是必要的,努力是应该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熟能生巧。
固定性思维者面对批评,首先想的是自我保护,他们会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面子重于一切;但是成长型思维者则会从批评中学习,他们理解反馈的重要性,并主动通过反馈来提高自己。
固定型思维者要是听到别人成功了,他们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因为他们总是想证明自己强大、聪明。但是成长型思维者则不会这样,他们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的东西。他们不会强调自己在金字塔的顶端,也不会靠刻意贬低他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
所以,这样一来你也知道,固定型思维者很难有真正的进步,而成长型思维者则会取得很高的成就。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努力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者就好了呢?
不完全是,这个世界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事实上,真相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思维模式。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号的混合物。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的这一特点,然后才能谈改善。
你要学会去观察自己,搞明白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当你面对挑战的时候,当你搞砸一件事的时候,当你在一个引以为豪的领域遇见一个厉害的对手的时候,你是不是想逃避?想把责任甩出去?自怨自艾并且憎恨那个让你感到压力的人?
如果是,那么就想想办法摒弃这些糟糕的想法。永远记住,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做选择。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很多,但当任何事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很多不同选择。
房子起火了,我们可以选择悲伤,也可以选择合影,毕竟这么大的房子着了也不常见对不对?
遭遇了猛烈的批评,我们可以选择悲伤难过,自我否定,但我们也可以选择,痛定思痛,绝地反击。
当然,思维的改变如果这么简单就好了,事实上这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作者建议你为脑海中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把那种想法拟人化。当你的那种固定型思维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坏朋友”又来作祟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审视自身的策略。通过这样的策略,你会知道这种固定性思维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一旦出现,你就需要教育这个“坏朋友”了。
固定型思维让我们待在舒适区,它的本意是想让我们感到安全。但是显然,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是,越是自我保护,成长越缓慢。既然这一套没办法达到目的,那么,我们就需要用成长型思维来教训你这个脑内的“坏朋友”。
但永远记住,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一件需要长期练习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开始推荐的那张表,建议大家存起来,经常看看固定型思维者和成长型思维者的不同。这样长期建立这种意识以后,当你遇见任何事情,你都可以让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者。
这就是《终身成长》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这份价值在我们今天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真的无比重要。为了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快速迭代,学习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