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一本书《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很认同书上说的一种观点是: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影响自己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出决定时,给出了自己所认为的会做出这样抉择的关键性理由,但事实上都会与实际相差甚远。
虽然书中通过提及的调查实验,然后直接得出结论,这种结论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存在一些案例去佐证这种可能观点。比如一些商业调查人员在调查目标群体时,会收集到所谓的“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市场需求”去制定营销策略迎合市场,最终导致失败。
不是说人们在接受商业调查时是在有意欺骗调查人员,而是人们本身就忽略了很多会影响自己做出抉择的心理因素,所以才会给出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真实情况是,人们不但不大能预期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将来的行为,而且在事后也不太能辨认的清。”
影响人类行为的原因之一:社会认同原理(Social proof),即从众心理。我们最常提到的是它,但现实是,我们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因素也是它。书上给出了三个人们会依赖从众心理而进行决策的三个强大的动机(原因),即:
“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
第一个动机最容易理解,这已经让淘宝卖家解释的很透彻了,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刷单做爆款。从买家的角度来说,选择一个销量高的商品明显决策风险要低一些,节省了挑选时间,节约时间成本,还有就是跟着大家一起买会在心理上降低自己承受的风险,(但事实上并没有,因为你买的东西好不好与别人买不买这个东西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啊)。卖家完美的把控着买家的这种心理进行推广营销,但其实如果卖家卖的商品本身质量过关,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参照大众点评网)
第二个动机:获得他人认同。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很喜欢、很崇拜或者对你很有影响力的人去做的一件事,那你是否会受他们的影响而去做这件事呢?2014年的冰桶挑战很好的解释了这件事。从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亚马逊的贝索斯等科技界的各位大佬,到特布朗·詹姆斯、科比·布莱恩特、C罗等体育界的明星,到贾斯汀、泰勒、唐尼等文艺界的大咖,这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能人异士们,借用冰桶挑战这一事件,将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到极致,最终将这一慈善活动推至全球,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最后,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即跟着大伙做积极正面的事,那么我对于自身的评价也相对是积极而正面的。比如跟着按时缴税的大多数公民一起缴税,那么我作为一个民众,也想重塑正面的自我形象:我不想占便宜,我会去缴税,那么我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公民。
如果想合理利用社会认同心理去做出一些改变,或者完成某件事情,除了需要了解这三个动机之外,还必须关注一点,即:
“你引导受众去关注的那个行为,应该是被普遍接受,并且你希望他们去做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如你想要让人们按照你的意愿按时缴税,那你应该公布出那些按时缴税的人的数目(公布绝对数字),营造出“大多数人都在做这件正面的事”的氛围,以此刺激你的受众去做出改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社会认同不能凭空捏造,或者应该属于命令性规范,否则之后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命令性规范:在某个情境下被大多数人认同/不认同的行为。比如,90%的人认为应该坚持锻炼,保持健康。)
PS:公布绝对数字的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大数据(一个月瘦30斤);二是不断更新数据,呈现出增长量的变化,类似于滚雪球,带动趋势。(第一个月瘦5斤,第二个月瘦10斤,第三个月瘦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