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听了这样一个新闻,据说这两天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新闻的主角是语文特级教师,而话题就是语文课堂对孩子培养方向的独特建议,说“独特建议”是因为新闻里用的这个词。
其实他说的那句话,对经常思考语文教育的人来说,和应试教育与刷题机器没有太大差距,都是老生常谈而已,只不过是两个极端两种极致。
但是在非教育专业背景的人看来,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也可以说是眼界大开了,这不节目主持人,马上从不同方面开始抒发自己的感叹,说自己原来上学时咋没有遇见有这样思想的语文老师。
至于各个方面,无非也就是和刷题对比着来谈,刷题是错的,好像他就不用怀疑的好到了极致,怎么说呢,这就是我们常有的逻辑,——非此即彼。
难道就不能有一个中间环节吗?我还记得李镇西老师原来有一篇文章,是说语文教育的常识回归问题的,他说这是钱梦龙等一批语文教育名家的集体共识,就是语文有一些最朴素也最基础的东西,只要在课堂上做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水平就不会差。
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李镇西老师作了很好的说明和很具体的分析,在这里我想大家都可以找一找看一看,也许你就会明白上边这位特级教师的异想天开了。
对,他就是太不切合实际了,当主持人让大家评论这个那个观点时,有一个语文老师就说,学生有学生的成长逻辑,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逻辑,来不断地强化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语文思想显然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在课堂上很难真正实现。
我很想给这个同行点赞,可惜被主持人给一语带过了,他们不理解身在一线,真正在教育现场所面对的具体教学形态,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教育都是越美好越精深越好。
这个有自己观点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理解学生心理,明白我们课堂教学规律的人,至于上边这位特级教师,他也许是不食人间烟火吧,至少他是不了解课堂的。
说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想要说一下我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要考虑一节课的时间有多少,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应该有时间观念,像那个特级教师所说的,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这能够面对大多数学生,真的可以帮助到每一个孩子吗?
一节课很短,虽然语文教材是精挑细选的,每篇课文都有很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只能从中间选择学生需要,也能够接受,并且课堂上可以让大多数学生得到发展的,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不应该为了所谓的语文思想,丢掉一大部分孩子。
因为语文思想,像上边那个基层同行所说的,这也许需要一辈子的阅读,一辈子的思考来慢慢形成,我们的课堂只能打一个基础,创造一种可能。
所以还是务实一点,不要好高骛远了,口号是美丽和豪壮的,只是没有办法走进课堂,怪不得那个特级教师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落荒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