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尔翻出一本之前大学同学给我的一本书,我至今仍记得她将这本书递到我手中时的言语及表情。
这本书我感觉应该是一本好书,但是我看不懂,放在我这也是浪费,不如把她交给看得懂的人。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表情。
当时的我正在每天吵嚷着要多看一些书来充实自己,可能是那个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感受到了极度的空虚吧。但是恋爱经验为零的我,自然是看不懂她这副难过的表情了。
对于这本书我也是带着一点不自知的拒绝,我曾几次想要拿起这本书,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排斥这本书,追根究底可能是因为那个对女性和恋爱有十足针对性的书名吧,毕竟当时的我排斥恋爱。
我真正开始静下心来拿起这本书,是在去年年底。说来也奇怪,我对这本书不知为何会怀着些许敬畏的态度,总是要准备好自己的态度才敢翻开这本书,仿佛做战前准备一般。此前我也曾零零星星看过几页,但是总也静不下心,书中内容自然也读不进去。直到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境界,才发现当真是自己太浅薄了,竟然会认为这本书肤浅!
书中作者借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入26位奇女子的故事,26个主人公各自生活,将传奇绚烂的一生剖析在我们眼前。作者称她们为“花”,开始我还觉得不免有些俗气,但仔细想想也似乎没有比“花”更恰当的说法了。
我十分认同作者在序中写到的一句话:美丽向来都是无罪的,蠢蠢欲动的是人心。自古美人大都被称为红颜祸水,但是又有几人想过,若是男子真正心有大致,若是众多皇上真正做到如他们口中所说的心怀江山,又如何会被红颜祸及。所以说来说去,大抵都是管不住那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啊。
想来我同学当时那难以言喻的表情,恐怕也是在为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而烦恼流露。我认真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有轰轰烈烈,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近乎虔诚 尊重 理解,也有卑微到泥土的爱。
这书就好像一本摄人心魄的花卷,让我舍不得错过一个字。就这样,我看到了那张夹在书里的纸条,也看到了张兆和的故事。
“我心里眼里,从始至终,全都是你。人们说我求不得苦,求得亦苦,对我而言,无论何时,你我之间,都是甜蜜,外人又怎会懂?”
这是纸条中的内容,恐怕沈从文对张兆和那种卑微的爱,在她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涟漪,但甜蜜或许真的谈不上,毕竟沈从文终其一生都没得到张兆和的理解,两个人的相处也都是以书信来往,甚至在沈从文自杀时,张兆和都没能在场。甚至张兆和一直在否定沈从文,否定他的低姿态,否定他的文笔,否定他的爱意。
所幸张兆和在之后整理沈从文的遗稿的时候,逐渐理解了沈从文,但连张兆和自己都说:“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声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这种迟到的理解,对于张兆和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但张兆和对这段婚姻也从没后悔过,高傲如她,只会让自己朝着更积极的方向迈进。就像纸条中写到的,你我之间,外人又怎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