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边隐去最后一抹晚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蛰伏在城市中的人纷纷出动,街头巷尾、市井里弄皆是他们饥饿的身影。
夜晚的舞台即将迎来他们,而宵夜和啤酒则是最好的主角,这种只有上帝才能想到的绝配刺激着人们的味蕾,让人们此刻只想拥有它。
今天要和大家讲的便是“宵夜”。
当今的人们一讲到宵夜,脑海中浮现的便是大排档路边摊的烤串,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吃宵夜,喝酒撸串划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宵夜为先。
对于一个对吃有着执着追求的吃货来说,没有宵夜的夜晚是黑暗的。
然而,你知道宵夜是怎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繁荣到今天形成中国特色的“宵夜文化”吗?
“宵夜”的正确写法其实是“消夜”,意为吃吃喝喝消磨长夜。
宵夜的首创者,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韩非子》里记载,“纣为长夜之饮,惧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这是关于古人宵夜的最早记录。
古代,宵夜的名字叫“长夜之饮”。
宵夜在古代是一种政治特权,只限于王室宫廷和贵族府邸内能够享有,民间还无从谈起。
意思就是说:宵夜是“上流社会”独有的,不是咱老百姓随随便便就能吃到的。
并且从秦皇汉武起,一直施行最严格的宵禁制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一落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准出来瞎逛。
想到这里,不禁老泪纵横心中窃喜,幸好生活在21世纪,才没有错过这么诱人的美食。
直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取消了宵禁,宵夜就从贵族家庭大规模进入了平民的生活。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诞生了通宵达旦的夜市。例如北宋的都城开封,就是个标准的不夜城。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在《清明上河图》上,你还能看见挂着“正店”招牌的店铺(“正店”是经营正规的饮食店,大概有点像现在星级饭店的味道)。晚上,店家在柱形的空心招牌里面放上蜡烛,招牌就亮了起来,成为招揽食客的夜市。
如果夜深人静,彻夜难眠,肚子发出抗议时,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外卖小哥!没错,作为当下最受吃货姑娘们喜爱的人,外卖小哥就是男朋友一样的存在。大半夜肚子饿了,男朋友不一定会及时出现,但是外卖小哥,一定是风里雨里只为了送一份宵夜给你。
但是你啊晓得?
外卖小哥早在宋朝时就有了,现在你还可以在《清明上河图》上找到他们。
并且那个时候,各种网红小吃层出不穷,甚至引来了皇帝的青睐,据说宋孝宗在一次观灯节过后叫了“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几家深夜食堂的外卖,品尝后龙颜大悦,给了一倍的小费,“直一贯者,犒之二贯”——《癸辛杂识》
宵夜是夜晚的精灵,是城市的灵魂。
从古至今的宵夜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独有的饮食文化。宵夜美食的是人们夜生活的缩影,它充满着烟火气息,连接着城市中人与人之间骨肉相连的温存感。
不管是古代还是在今天,没到深夜,灵魂和肉体都在寻找宵夜的路上,来来往往,一起相约吃宵夜的总是那么几个。
正所谓,最好吃的宵夜在深夜,最好的朋友在身边。
(此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古疁文化,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