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心理学的四大流派
金句:追求完美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具体内容:
一:行为主义
1.创始人:华生
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婴儿,我不管他是什么种族,性别,我都能把它训练成任何我所想要的乞丐、律师,商人、教师等等。
行为主义认为:人是能够被训练的。只要环境合适,我想把你训练成什么,就能训练成什么。
行为主义强调,在某个环境下对人进行训练,或者是改变环境中的一些东西,他这个人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
~环境决定论
2.两个经典实验
第一个: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实验内容:给狗喂食之前,先摇铃铛,摇完铃铛再给它吃的。慢慢地,狗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这个实验,可以用于孩子习惯的培养:
比如:睡前仪式感建立。讲一个故事或者刷牙洗脸洗脚,就到了睡觉时间。久而久之,孩子一听完故事或者一洗完脚,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刻意训练,可以让孩子养成某种习惯,从而让生活变得有秩序。
行为主义强调的训练,往往是奖励或惩罚,做到了就奖励,没做到就惩罚。
第二个: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实验内容:斯纳金曾经造了一个箱子,他在这个箱子里边放了一只老鼠,一开始老鼠就在箱子里边乱爬。这个箱子呢,很特别,在箱子的一边有个按钮,每当按钮被碰撞被触碰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一粒肉丸儿滚下来。碰到了那个按钮,食物就流出来了。后来呢,这个老鼠发现次数多了,就是每当它饥饿的时候,它就不会乱爬了,它就有意识的去走到那个按钮旁边,用小脚一抬一按,食物就出来了,它就学会了。
这个条件反射,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纳金特别强调如果做的好,我就给他正强化,就给他奖励,做的不好的时候就给他惩罚,有时候也是消退。
什么是消退?就是不再关注,让问题自己逐渐的消失。对他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过段时间呢,这种行为呢,可能就会自己消失了。
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消退。但事实上,用焦点的视角看,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越关注越强化,越强化问题就会越多。就好比孩子做作业拖拉,我们越催他越慢。睡觉数羊,有可能越数越清醒。因为你把它当成了问题,它就成了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切断,消退。接住,接纳它。给自己找点事做,不去关注它强化它。
3.两个实验的区别
人为训练的是经典条件反射,自己摸索出来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生活中有很多操作性条件反射。比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就给奖励,接下来他就会继续好好学习。父母吵架,他发现他离家出走对父母和好有帮助,他后续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家庭的和谐。这些经验,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所以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留心观察,去找到工作生活中类似的有益的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成长系统。
孩子生病,可以得到父母的关爱,他会有意无意地生病。生病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好处,所以他保留了下来。
所以,任何一种行为,之所以保留下来,一定是有它的好处的。正所谓,存在即合理。焦点里边说:症状往往都有着积极意义,存在本身就有它的意义。所以,我们经常说:她有她的道理。那么,她的道理是什么,这件事对她的意义是什么,需要我们去确认。一旦我们看到了它的意义,对她做这件事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了解,从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接纳,如此一来,她的模式可能就会被打破。问题就有被解决的可能。
我们认为她是被问题困住了,但她却会认为这是她的解决方案,对她而言很有益的解决方案。
4.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人在社会中学习。被称为新行为主义。认为人跟环境是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人也会影响环境。而不是像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人只受环境的影响。
比如: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会受家庭的影响,同时当某个人去打破家庭固有的循环生活模式后,整个家庭又会受他的影响。
生活中,容易把对方变成我们认为的那个人,我们自己活成了讨厌的那个人,就是因为人会受环境影响,在一次次的强迫性重复中,重演了那个模式。例如,认为老公懒,久而久之,他真的变懒了。我们会承袭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该怎么做呢?打破,切断,自我改变。
社会学习论强调观察学习,榜样作用。孩子会去模仿,去观察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行为主义非常强调榜样作用。孩子看到某个人做某事受了惩罚,他就知道这个事不能做。看到某件事得了表扬,他会做,甚至多做。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抱怨,挑刺。尤其是你总把孩子不喜欢的和喜欢的弄到一块,比如学习时你唠叨,孩子就会变得不爱学习。这在行为主义疗法里,叫厌恶疗法。
行为主义还有一个暴露疗法,也叫冲击疗法,就是他喜欢,你就让他一直做,做太多时,他就会反感和恶心。比如:抽烟。以前发现打扑克,曾让他们反复打,打个够。
班杜拉还提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就是根据情况调节自己的行为。自我调节不好,社会功能会出问题。
二:精神分析
创始人:弗洛伊德。
理论包括:心理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现阶段,移情,自由联想,阻抗,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人受潜意识的影响。口误笔误其实是潜意识发挥了作用。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经典的三部书之一。
精神分析理论假设:认为人的问题就是因为很多东西没办法表达出来,很多痛苦,很多想法压抑了潜意识(潜意识没法表达),而他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就出了问题。把潜意识表达出来,人就会治愈。
精神分析研究病人,行为主义研究动物。
1.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主要受潜意识影响。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超我就是良心、道德等。如果超我强,能很好的符合社会规则。但是可能会焦虑,因为会希望尽善尽美。本我强,就会不管别人,自己该吃吃该喝喝。完美的状态是本我和超我能达成和谐统一,自我将他们调节好。这样人就没有冲突。但是,如果调节不了,超我本我都强,就会出问题。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3.性心理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出问题,很可能是他某个阶段没有成长好。比如在某个阶段,本来是正常的行为,但被周围的人给过度反应,或者是伤害的行为,他的那个阶段就不成长了,专业名词叫固着。
例如:一岁口欲期,没有被很好的照顾,他对这个世界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会过多怀疑别人,会吃东西,不信任人,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4.移情
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是好的,负移情是把生活中不好的情感移过来。
一般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意思是把他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精神分析角度看,只有来访者发生了移情,咨询才开始。
反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有反移情,说明咨询师还需要成长。
5.阻抗
焦点里把精神分析里的阻抗视为以这样的方式在配合。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们。
精神分析三大原则:中立、节制、匿名化
所有学派都强调中立、真诚
6.节制:
可说可不说,少说或不说,可问可不问,少问或不问。
7.匿名化
三、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行为主义是通过研究动物推论到人。精神分析是残疾心理学,分析研究病人。而人本主义,研究的是正常人。
人本主义的观点:
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可能都在努力,只不过可能现状受阻,导致他没办法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出了问题。
强调尊重,积极关注,真诚。
人本主义两个代表人物
1.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由低到高满足。但也有例外,比如李大钊,没饭吃,也要为理想奋斗。
罗杰斯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五个方面: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
尊重排第一,里面包括接纳,平等,相信,礼貌。接纳又排第一。
焦点强调关注正向面,重新建构,看到他想要更好的心,接纳他,再把正向面积极面给他强化。
四、家庭治疗
1.萨提亚疗法: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家庭治疗之母。认为每个人都是明星,每个人都了不起,而不都是症状。每个人都想更好。
2.策略派:
受艾瑞克森的影响,策略派是用症状去改变症状。有三个关键的特点:矛盾处方,维持症状,积极提问。
矛盾处方:睡不着,就别睡,努力不睡。
想男朋友,让他想。用它的症状去维持它的症状。吵架,让你们吵。在症状里加点料,原来的行为模式就被打破。
把问题不当问题,问题反而容易解决。生活中相反,很多人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结果真成了问题。
为所当为,顺势而为。
3.结构式家庭治疗
创始人米妞秦
家庭结构出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个人出问题。李维榕
4.系统式家庭治疗:
米兰派
北医六院,唐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