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谈谈对美国顶尖文理学院申请文书的思考。
读这些申请文书就是在读一个微缩的故事,文理学院的文书更是如此。以Hamilton College的几篇范文为例,我看到了一个作为被领养的孩子对于穿梭在两个城市之间,在火车上对两个家庭感情的思考,可以读出他的挣扎,他的释放,和他的成长。里面充满了细节的描写,比如做在申请人对面的妈妈在轻轻地,温柔的抚摸着自己孩子的亚麻色的头发,非常有画面的代入感。还有一个申请人写了她一次投稿失败的经历以及她如何从同学身上的不幸发泄出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挚的创作为她赢得了美国国家小说周的大奖,她得到消息后如何瘫软无力做在家里,她如何奋力的打开自己的电脑进行写作等等。还有一个申请人的文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是他如何勇敢的接受自我。作为一个2米多的孩子,他的身高成为了其他人耻笑的对象,但是他心态非常好,自己偶尔还会自嘲,会去思考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更会敞开心扉的接纳自己。如果我是招生官,我也一定会录取他,无条件的接纳“不完美”/“不同”的自己,这正是一个人积极健康心态的基石。一个高中生,能写出“Being a 7-footer is both a blessing and a curse, but in the end, accepting who you are is the first step to happiness.” 会让读者如我,也感到一丝轻松和快乐。
最近读的基本情绪管理的书,其实都强调了接纳自己的重要性。我们时常会迷失在攀比的汪洋大海,但是却忘了自己的样子,你从哪里出发,要去哪里,其实静下来心来,反而会发现周边的美好和为了下一步做准备。有点遗憾自己之前看书还是太少,很多事情思考不深入,不透彻,虽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还不具有深入的思考能力,和颠覆表面的思考能力。就好像邮差Peter,用尽了各种方法来缓解人们等电梯的焦虑,其实如果他早就发现是电梯里的电线被老鼠咬了,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最强的直觉判断(基本每次都正确),也造成了自己进步的阻碍。我需要学会更好的用客观的数据来进行思考,会对眼前看到的知识追本溯源,自己找到出处,而不是道听途说。学会思考未来,活在未来,是我下个阶段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