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厦门有个知名的村落-乌石浦,这个村落居民以油画为生,每年油画出口占据了世界油画市场约五分之一,也是游客们厦门必逛景点之一。
一说起这个村落,让我想起来在余耀德美术馆看的余天琦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梵高》。纪录片里说的是在深圳的大芬村,以油画为生的村庄,80%的梵高油画都是在这里产生。在纪录片里,乱糟糟的工作室里,打着赤膊的画匠们,调弄着颜料,一遍又一遍的临摹星空,把自己的画卖到了世界各地,比如阿姆斯特丹。这些文化的传播使深圳这座新兴城市,文化沙漠里降临了甘露。
“乌石浦油画村”,在百度地图上搜到这个名字后,眼前回想起那幕,怀着对油画文化的好奇,拎着重重的行李箱,冒着烈日步行到了目的地。不一会,只见一只画笔上彩色大字:“乌石浦油画村”,
往左边走,一眼看到了一栋橘色的居民楼,难道是这就是传说中的油画村?我狐疑的围着小巷走,仅仅一栋楼,有些年代看上去很破旧,大约七八层,白色的方形格子阳台被栅栏围住,阳台外都种了凤凰花,火红的甚是好看。一楼门面虚掩着,漫不经心的放着些油画和画架。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只停着私家车,很是萧条。
所谓的这些名气画如此淡,门面大多数都关着,若是开了,里面坐的人也是懒洋洋的,因为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绘画垃圾四处。
“这也算油画村,门庭冷落车马稀?我可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来的”,站在烈日下,感到有些失望了,经过一家便利店,和阿姨聊起了油画村的事,说出了自己的不愉快经历。阿姨跟我说,近些年来油画村的年轻人,大部分人不愿意干这个事儿,加上厦门门面费贵,自然生意也就淡了。
阿姨和我聊得很开心,也给了我安慰,介绍了油画村的历史,变迁。
过马路的时候,因为太阳大,躲在伞下,见到了一个福建的小伙子,主动的说了句“天气好热”,他也说,“是啊,你是来旅游的吗?”“对,我过来看油画的”,“乌石浦现在主要是销售,而创作现在海沧,或许你去那看看,来这你肯定是来错了”。
从油画村到集美酒店有十几公里,本想打个出租车。但是想着何不来感受下厦门的公交车,环保又便宜。想起了李嘉诚说他教育孩子,非常节省,不允许私家车接送上学,得坐公交车。在坐公交车的时候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听到不少新闻,故事。与人群一起更接地气,更了解民生。我更喜欢与大家拥挤在一个车厢,而不是一个人坐在出租车里看着计费表快速心跳。
回到酒店,想想没看到想象之中的油画村又有什么遗憾呢。这一路的体验心得,所见所闻,至少我经历了冒着大太阳像悉达多那样行走般的炎热,又感受到了凤凰花浇灌时的凉快;闻到了新修地铁的油漆味,也闻到了画廊里飘出来的油墨味。至少我还看到乌石浦油画村今日落魄与一些还算精美的油画作品。这些点滴构成了我人生,至少它存在,它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