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抱怨生活或者暗自思忖:为什么得到幸福的人不是我? 比如:老王结婚了,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多数朋友都以为他还会再游戏人间几年,或是当一辈子的不婚主义者。
不管别人怎么说,事实是老王结婚了。聚会上,他挽着已经公证过的妻子,接受众人的祝福。他们之间的相处透着自然的气氛,彷佛前世早已相识。
在众多的祝福底下,有些人窃窃私语,以为老王的运气太好,自己的运气太差。看老王风流一世,伤过无数女人芳心,竟得以善终,不甘、不愿、愤愤之情在这些人的嘴边流动着,周围的人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火药味和醋味。
§人天生具有对「公平」的好恶感
人天生就有追求「公平」的本性,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Jessica Sommerville针对1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两项实验(Babies prefer fairness – but only if it benefits them – in choosing a playmate),以了解他们对「公平」(fairness)感受。
首先,Sommerville的团队让40位婴儿观看分配玩具的影片,他们发现七成的婴儿较喜爱公平分配的影片,胜过分配不公的影片。
从华人熟悉的儒家教育观,似乎这个实验结果赞同孟子的「性善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亦即人生来就懂得体恤他人,懂得分辨是非善恶,所以后天教育并不是建立于人性的空中楼阁,而是发扬生而有之的道德良善。
当某些人认为老王获得幸福,有不公平之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倒也不需要用高道德标准去谈宽容,这种情绪是天生的。那么,既然是天生的,为什么不能任由这样的情绪自由发展?这里就牵涉到团队的第二项实验:
§人天生具有对「公平」的好恶感,但也很「偏私」
实验的第二个结果显示,人天生有对公平的好恶感,但这好恶感并非绝对,而是相对,因为人的本性一方面追求公平,一方面又极其自私。
实验团队针对80位,同样15个月大白人婴儿观看分配玩具的影片,不同的是:一半的白人婴儿看的影片,当中接受分配的是白人;另一半的白人婴儿看的影片,当中接受分配的是黄皮肤的亚洲人。
结果发现,当分配不公平的情况发生,而得益的是和自己同种的白人,白人婴儿们对不公平的情况展现更多宽容。
换言之,婴儿喜爱公平的情况发生,胜过不公平的情况。但当不公平的情况使自己身处的族群得益,他们的标准又有了改变,对不公平的情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设身处地的阴暗面
一般而言,设身处地的意思是希望人际之间,通过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通过更多的互相了解,降低误解。是一个立意良善的概念,但反过来说,当设身处地的情况难以发生,就会产生人际之间的隔阂与分离。
在不同社经地位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等等因素,都会造成我们无法轻易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有时,这反而成为人们用来区分敌我的方式。没有人真正想去化解彼此的歧见,也懒得尝试去澄清自己的误解,而是将错就错,将误解转化为一个自己认定是正解的看法。
就像Sommerville教授的实验所呈现的人性面貌,人一方面追求公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自私的本性。人性就在善与恶的两端纠缠着,冲突着,逐步建立、打破又重建那难以企及的内在和谐。
Sommerville的公平实验,是对人性的一种警醒:当我们埋怨别人的成功,眼红别人的幸福。我们可能要先想想,我们除了公平的好恶感,还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毕竟人生本就充满各种变化。别人的幸福与悲苦,任凭你如何定义,都无关乎别人怎么过日子。更何况有时我们根本没有选择,故我们得选择面对,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接纳社会现实,而不是永远像个婴儿,当别人不受我们的控制,环境没有回应我们的需求,我们就哭闹,就任性的散播负面情绪。
§澄清你心中「公平的真面目」
当他人的幸福让我们感到不快乐,恐怕是因为:
一个人不断的在人生中拉低自身幸福的向往,当幸福的距离越来越远,就会越来越不快乐。
他人的幸福,不过是唤起痛感的信号罢了!
好比不断延后就业,只为逃避就业的研究所学生。但当他看见提早就业,那些他口中「过去成绩比他差,考不上研究所的同学」混得比他好,就会激发他的不快乐。但这个不快乐是谁造成的?是你自己。
往往我们并不了解那个我们所批判的人,我们只是渴望对方幸福的表象。我们无意真正了解那个人的生命经验,只想简简单单的通过眼前所见的表象,藉以表达我们的不满。
那份不满充塞的,并不是针对诸多不公平的普遍现象,而是我们内在的怨恨,怨恨自己的不成功,挣扎于社会现实──优胜劣败──带来的自卑感,我们要的根本不是公平,而是想要高人一等,想要获得自身企求的幸福。但我们非但没有高人一等,甚至比那条标准线更差,然后再把那条根本并非出于公平的标准线称为「公平」。
最后,你可以问问自己底下四个问题,探问自己到底是在求公平,还是因为他人的幸福激发内心的痛苦,进而不快乐:
「你要的真的是公平吗?」
「你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标准是否符合口中的公平原则?」
「你是否直面自己内在的真实欲望?」
以及「是否懂得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
当你的焦点全盯着别人的幸福,哪有余光去追寻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