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儿#
夏初是许多当年新生蔬菜上市的时节,在这“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鱼跃入市的各类蔬菜极大地丰富了小百姓们的食单,不断满足着食客们的口腹之欲。这其中便包括了毛豆。
毛豆是新鲜连荚的黄豆,因为豆荚上满布短绒毛,故称之毛豆。毛豆虽不及黄豆的醇厚,少了时光的积淀,却因为长得比黄豆嫩上几分,所以刚剥开的豆子看上去水灵鲜嫩,生命的气息雀跃而出。就像是豆蔻少女身上发散出的活力一般。
记忆中,在乡下老家度过的童年时光里,毛豆是夏季不可或缺的一种蔬菜,时常出现在家中斑驳的餐桌上。那时,它还不是城市中夏季尝鲜的代名词,而是平凡农家里的一道普通家味。
我的家乡小村,所在之地,以种桑养蚕为生,养蚕是一种极辛苦的活计。印象中,家里人总是难得抽出时间打理菜园子,所以都喜欢种些不需要许多照料的蔬菜品种。将毛豆算作蔬菜之列,虽然略微牵强,可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受到大家的欢迎。
每年春始,在田间地头上挖出浅坑,播种黄豆,任其吸收天地精华,自然生长。期间,有些人家会在照料桑树农田时,顺带打理一番豆秧。几番春雨几番骄阳,豆秧拔高,花开花落,豆荚由扁平单薄转为饱满结实。
此时,对于平日里忙于养蚕务农的人家而言,除了豆角茄子之类的蔬菜品种,又添了一味时节赐予的美食。以前,妈妈或者奶奶总会在外出劳作时,顺手拔一小捆的毛豆回家,或水煮后让我们当作小零食喂喂肚里的馋虫;或是略加心思,化作家人饭桌上的佳肴。
在我的家乡,毛豆一般有三种烹饪方式,无论作为小食还是平民菜,它都恰当得宜的演好自己的角色。
水煮毛豆是绝佳的闲时小食或者下酒小菜。制作起来操作简便,简直不需要任何的烹饪经验。自认为,只要会烫青菜的人,就一定能做得出水煮毛豆。把未剥的毛豆在水龙头里冲洗一下,目的是为了尽量把豆荚上的绒毛冲掉一部分。然后,连带着豆荚一同扔到加了葱姜以及秘制香料包的开水锅里,加少许盐调味。如果能吃辣的,还可以扔几只干辣椒进去同煮。豆子煮熟后可以留在锅中或者盛出来装在其它的容器中,浸泡上大概半天时间就好了。有时候拔回来的毛豆多了,晚饭一下子吃不了那么多。奶奶或妈妈会在饭菜上桌时,灶上架着火,锅里下着毛豆煮,敞开的锅里,冒出阵阵清香。泡上一晚上,便是第二天早餐清粥的良配。我上学前还能设法藏点在口袋或者书包里,吃着毛豆去上学。也许到课间时还能剩点与小伙伴们分享。
若是正经儿的将毛豆当做一道菜,我家喜欢煮汤或者是稍微炒过之后和辣椒番茄焖一焖。无论是煮汤还是焖煮,一般都要用油炒一下,那样会香一些;同时加点盐,会比较入味。毕竟在那生活比较清贫的时候,猪油也算是奢侈品了,粗茶淡饭中仅有的点睛之笔。炒过的毛豆,碧绿油亮,看上去异常鲜活,仿佛闪耀着绿莹莹的光芒。如果那天晚上是做汤,毛豆略微炒过后加适当的水,烧开后适当煮久一点,把豆子煮软一些,方便老人小孩消化。如果不想喝汤了,毛豆炒过后加少量水焖煮,把豆子煮软盛出,辣椒番茄适当炒得七八成熟,加入毛豆再一起焖一焖,等到它们吸收彼此的滋味就可以出锅了。和辣椒番茄焖过的毛豆,滋味更加绵长,豆的清甜混合着番茄的酸甜和辣椒的刺激,在嘴里上下翻滚,就像夏初季节时的天气,不断变化着,一会儿暖风,一会儿骄阳。
现在的小日子越过越美,生活水平越发提高,餐桌上也不像以前那样难得见到一点半点的荤腥肉味。现在妈妈喜欢在煲猪骨汤时加上毛豆,毛豆的清甜既不会抢了猪骨汤原本的滋味,反而为汤的味道添了一些层次感,汤喝起来更有味道了。而且,像我这样,还没入夏就嚷嚷要减肥的人,喝上一碗汤,半碗饭半碗豆,恰恰好。不会因为摄入太多的淀粉而担忧,同时,毛豆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植物性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我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虽然毛豆很好,但是切记:肠胃不太好的人群和小盆友们还是不能一次吃太多。因为毛豆可是妥妥的豆类家族的一员,吃多了容易腹胀,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加重原本的肠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