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叫作《如何正确吵架》的如何搭建和谐家庭的心理学类图书,据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会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及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这个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以防这次分享以后被夫人看到,我得先表个态,我可从来没有这些念头。但不管两个人多么相爱,吵架总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很多伴侣都经不起争吵,感情越吵越淡,甚至一拍两散,但我们身边一定也有很多伴侣天天吵个不停,但始终也吵不散,还能越吵越爱,同样是吵架为什么感情的结局完全不同,其实吵架不是问题,如果吵架才是关键。那怎么能让感情越吵越好呢?《如何正确吵架》就可以告诉你答案。
本书作者朱迪斯·莱特博士和鲍勃·莱特博士是一对夫妻,两人都是美国著名的咨询师、教授和畅销书作家。莱特夫妇创立了莱特研究大学,这是一所专门开发创新性、应用型领导力培养课程的大学。在莱特研究大学,他们开设了“实现人类潜能”课程,多对伴侣参与其中并亲身实践。基于这个课程的研究结果,以及他们多年的婚姻家庭咨询经验,莱特夫妇写了这本书。
在本书中,莱特夫妇告诉我们要大胆地吵起来,为幸福而战。他们还指导我们如何将无效、破坏性的争吵转变为高效、有意义的争吵,借争吵之机挖掘背后隐藏的真正问题,促进亲密关系健康发展。
一.我们为什么会吵架?
1. 未必满足的渴望
引发吵架的原因很多,比如晚饭谁去洗碗,女士看不惯男士们上完厕所不盖马桶盖,又或者家里要不要请保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冲突,每一场吵架可能各有冲突和原因,每一场吵架背后,都藏着一个未被满足的渴望。比如女生经常会反感男生打游戏,表面上好像是对打游戏这件事不满,但其根源是女生渴望被关系被重视,再比如,前段时间我经常带儿子去踢足球,一周三四次,夫人就非常反感,我一开始还不明白,锻炼身体是件好事,我搭着时间去接送儿子,到头来还落埋怨,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其实夫人是觉得踢球占用了太多家庭互动的时间,夫人是渴望多些全家人一起互动的时间从而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人生来就拥有渴望,尤其渴望爱以及和他人的联系以及安全感,当这些渴望被满足的时候,我们能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快乐,也会心甘情愿地奉献。如果渴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在这段关系和人生中感到空虚、不满或痛苦,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浮现出来。
比如:男友迷恋游戏忽视女友,女友被关心被重视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于是看男友哪里都不顺眼,频繁爆发争吵。
2. 限制观念
除了未必满足的渴望我们对自身与世界的限制观念,也是吵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它会进一步导致我们反应过激。限制观念指的是在早期的人际互动中形成的局限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观念,这些限制观念,就像是一层滤镜,会让我们用自己过去的模式,去解读别人现在的行为。
书中有个案例:如果丈夫晚回家一般都会和妻子玛丽提前打招呼,但偶尔几次忘记打招呼,妻子就会大发雷霆,原来在妻子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总能抽出时间陪她哥哥,却没时间陪她,父亲的这些行为,让年幼的玛丽产生自己不重要的限制观念。这个限制观念一直跟随玛丽进入了成年,而丈夫忘打电话这件事,正是激起了玛丽的这个限制观念才进而引发了她的强烈反应。
3. 吵架是必要的
吵架令人糟心,所以很多人害怕争吵,但本书作者认为,吵架是必要的。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在一片花海中以慢动作奔向对方的怀抱,在彼此的耳畔低吟些甜言蜜语;也不是一段永不结束的蜜月之旅,一场永远延续的完美梦幻,仿佛每天都艳阳高照,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只需享受充满默契、轻松快意、高潮迭起,没有人会出汗或放屁的性爱。真正的爱情意味着,你们要共同在这段关系的泥沼中挖出污物,拔除杂草,让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历久弥新。真正的爱情中有亲吻也有怒吼,有嬉笑也有争吵,有相互慰藉也有彼此挑衅。它需要的是真实,而非谨言慎行。若想获得真爱,你就需要感知所有的情绪:恐惧、伤害、愤怒、悲伤,当然还有快乐与幸福。因此,爱情是混乱的。我们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因为你只有充分意识到亲密关系的混乱本质,才会明白争吵的必要性。而你也会发现,争吵本身并不能保证亲密关系的美满。你需要掌握争吵的原因、方式和时机,以及争吵的话题。你还需要弄清楚,如何在琐碎的争吵到猛然爆发的大冲突中:得到对方的理解,理解对方,取得你想要的结果,享受大胆争吵的过程,共同学习、成长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变得更加亲密。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有着婚姻教皇之称的约翰.戈特曼,进行过一段研究,他发现在交往初期,和平相处伴侣的幸福感确实要高于吵架伴侣的幸福感,但三年之后,和平相处的伴侣处于分手或者分手边缘的概率更高。而在争吵中解决了问题的伴侣反而更容易保持稳定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吵架有助于维持亲密关系的稳定。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家庭背景,生活经历都不同,观念和习惯也不同,一个想看动作片,另一个却想看爱情片,一个喜欢花钱大手大脚,另一个却习惯省钱,这些不同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因为吵架可以让渴望和限制观念浮出水面,从而解决矛盾和冲突。而吵架可以让前面提到的渴望和现实观念浮出水面,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从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吵架还能让我们更诚实,更直接的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能让对方更加理解我们,而双方共同解决冲突,还能加强彼此之间的纽带,建立更强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每一场争吵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渴望,而限制观念可能让我们反应过激,但在亲密关系中吵架是必要的。那为什么很多伴侣都经不起争吵,感情越吵越坏呢?这就是第二部分要讲的内容。
二、为什么很多伴侣经不起争吵?
这是因为吵架时,伴侣双方主要采用了消极互动而不是积极互动。所谓积极互动是通过肯定,赞扬等方式形成的正面的人际交流模式。消极互动则是指通过批评,指责等导致的不愉快负面的人际交流模式。
对我们来说,建设性互动需要比破坏性互动多多少才够呢?戈特曼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幸福的伴侣在出现分歧和争吵时,积极与消极互动的比例是5:1;而在最终离异的夫妇中,这一比例为0.8:1,即小于1。还有一些感情非常稳固的伴侣,即便是在争吵时,他们积极与消极互动的比例也能达到20:1
作者列举了三种消极互动的模式:
1.逃避
包括沉默不语、回避争吵、深藏秘密、拒绝投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冷战。
举个例子:情人节的时候,妻子看见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秀恩爱也想要丈夫送她一件礼物,但是丈夫什么表示都没有,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群里面的不爱浪漫不爱秀恩爱的男群友们,哈,这种情况下一般妻子态度就会很冷淡,可能一整天都爱答不理,丈夫发现气氛不对,主动询问妻子是不是不高兴,妻子却回应说没什么,有什么可不高兴的,这个妻子的互动行为就是典型的逃避。逃避看似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是破坏力极大,这种情感的逃避和对峙行为,会使得彼此的负面情绪堆积,对双方都是一种精神上的虐待,另外我们在逃避互动时,容易陷入软瘾,软瘾”指的是无明显害处却会消耗我们时间与精力的上瘾性行为,比如沉迷电视,购物,社交网络,电子游戏等等,它是我们逃避互动时采取的自我欺骗的一种形式,这些习惯和行为看似没什么危害,表面上还能帮助我们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释放,获得短暂的快乐,但一旦我们过度沉迷其中,软瘾就是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我们真实的情感,
2.敷衍和虚假互动
敷衍是指为了维持表面和平,沟通时应付了事、不说真话。虚假互动则是指交流时谈论政治、体育、娱乐、八卦,却不涉及实质问题,流于表面的抱怨、发牢骚。看似建立了联系,但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投入感情,还是上面的例子,情人节的时候,妻子很想要一个礼物,丈夫却什么表示都没有,于是妻子开始和丈夫抱怨发牢骚,说自己如何辛苦如何不容易,却不提及自己想要礼物,这就是虚假互动,当丈夫醒悟过来,主动问妻子,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妻子却回应说你做的挺好的,就这事敷衍,
,
3.攻击和防御
攻击是指用恶意的措辞、声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对对方进行指责、抨击、或者嘲讽。通常情况下,面对一方的攻击,另一方往往会本能地进行防御,比如寻找借口辩解、推卸责任,甚至反过来攻击对方。在这种模式下,双方很容易陷入互相攻击和防御的恶性循环,然后导致越吵越亢奋,越吵越失控,甚至忘了吵架的目的,变了为了战胜对方而吵架。
在这三种消极吵架模式中,双方各有姿态,可能互相攻击和防御,也可能双方都采取逃避或敷衍的态度,或者一方想争吵,一方却想逃避,不管哪一种方式,都会让我们彼此的关系越走越远。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三种消极互动的方式会导致关系的破裂,分别是逃避,敷衍和虚假互动以及攻击和防御。
既然导致关系破裂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架中错误的互动模式,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吵架呢,就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三部分的内容。
三、如何正确吵架?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传授了如何正确吵架的6个技巧,又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唤醒渴望,挖掘问题和建设性互动。
1. 唤醒渴望
前面讲过,每一次吵架都有一个未被唤醒的渴望,挖掘渴望,就需要吵架后我们对争吵的内容进行反思,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在这次吵架中,我想要表达什么,我希望发生什么?我到底在渴望着什么?当然挖掘渴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作者提供了一张渴望列表里面列举了常见的7类渴望,
常见的渴望种类我渴望……
1)获得安全感
生存
获得安全
建立联系
建立信任
2)去爱、关心、回应他人
关心他人
教养孩子
爱他人
3)与人产生联系,互相重视并互相了解
被看见、聆听、了解、理解
看见、聆听、了解、理解他人
触摸他人并被触摸
得到他人的共鸣
与他人产生共鸣
4)表达真实的自己、自我认识和潜能
表达自己的想法
充分地体验
学习、成长和发展
进行创造
独立,有属于自己的身份
影响他人
超越自己
充分发挥潜力
5)感到自己有影响力
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互相重视
做出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
造福社会
达到信仰的要求
实现目标把握命运
6)发展人际关系
获得归属感
建立联系
在他人心中获得地位
与人亲近
与他人沟通
与他人互相融合
与他人建立深层联系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7)与更重要的存在建立联系
与比个体更重要的存在建立联系
感到与自然的和谐
被更大的集体接纳
对自己的信仰有更深的认知
挖掘出内心未被满足的渴望,并与对方分享。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渴望。
(1)对照渴望列表,从中选出最符合情况的选项。
比如,我们因为伴侣撒谎和吵架,撒谎这件事引发了我们的信任危机,对照上面的列表,建立信任对照的是获得安全感。因此这场由伴侣撒谎引发的争吵后面真正的渴望是,获得安全感。
再比如,我们因为伴侣不好好听自己说话而吵架,伴侣的这个行为让我们感受不到被聆听,对照渴望列表,被聆听对照的是被理解,因此这场争吵背后的渴望就是被理解
挖掘渴望还有一种途径就是:
(2)使用“我想要……这样就能……”的句式进行层层挖掘。比如情人节的时候我想让丈夫给我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这样我就能在收到礼物的时候觉得开心和幸福,这样我就能感到丈夫是在意我和这段关系的,这样我就能觉得自己是被爱和被重视的,
再比如:我想要丈夫在晚回家时能接听我的听话,这样我就能知道他在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这样我就不会胡乱猜测,他是不是在和别的女人鬼混,这样我就能觉得踏实和安全。通过这个句式层层向下挖掘,我们就能发掘,我们想要情人节礼物,是我们渴望被爱和被重视,丈夫不接听电话之所以让我们心烦意乱已发争吵,是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挖掘出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之后,我们还要坦诚的告诉伴侣,例如,除了告诉丈夫自己没收到礼物很不开心,更重要的是告诉丈夫自己没收到礼物很不开心是感觉自己不被爱,不被重视,作者建议这场对方不要隔太久。每次争吵后就要进行。也许一开始会比较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捕捉到渴望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在争吵过程中就能做到。
2. 挖掘问题
当我们因为一些小事心烦意乱,反应过激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我们可能有些限制观念,找出他们才能真正解决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在争吵时的感觉、看法或表现,找到限制观念。这件事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以前什么时候有过类似的感觉?这件事让我想到了谁?它激起我那些限制观念?
比如:当我们觉得很自卑,怎么做都不觉得好的时候,我们的限制观念可能是我不行,我不够好,当我们不敢提要求,委屈求全,经常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的时候,我们的限制观念可能是我不配,我不重要,
书中有个案例,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丈夫bob发表一些对自己家人姐夫和姐姐的意见,妻子玛丽觉得丈夫的这个行为让自己很丢脸,于是就和bob吵了起来,玛丽回想一旦丈夫聚会上发表一些对自己家人的意见,自己就会觉得尴尬或者难堪,然后引发争吵,深入探思后玛丽发现自己的限制观念是做一个好人的标准是不评论别人,自己没有资格这么做,也没有人会听,找到限制观念后就需要我们解放自我,摆脱旧的思维定式。
首先,我们要建立赋能观念,顾名思义,附能就是能赋予自己能量和力量的正面的积极的观念,比如针对我不够好的限制观念,建立我足够好的赋能观念,针对我不重要的限制观念,可以建立我很重要的赋能观念,在前面这个案例,玛丽的限制观念是做一个好人的标准是不评论别人,自己没有资格这么做,也没有人会听,那么她可以建立的赋能观念是,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别人可以倾听自己,
其次,采取与赋能观念相一致的行动。为了让赋能观念更好地指导行动,作者建议我们想象可能要面对的环境或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前考虑清楚自己打算做什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去做。为了让这个思考路径更直观,我们可以套用“如果……就……”的句式。
比如:如果我的伴侣迟到了,我就先拥抱他,告诉他我想他,然后再问问他以后怎么能不能迟到。
再比如:如果我的伴侣和我分享他的事情,我就有意识注意他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告诉他自己的看法,坚持用这些赋能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和生活,久而久之我们就能改掉这些限制观念。
3. 建设性互动
导致关系破裂的并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架过程中的消极互动的比例太高,
作者提出了建设性互动的7条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出需求、陈述观点、表达情绪和感受。不管是在吵架时还是平时,
(1)突出积极面;
在互动过程中,做到真实,真诚,开发,投入,首先你要卸下防备,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如果觉得生气就实话实说,如果想要什么就开口去要,如果感受了温暖和爱意,也要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其次要投入情感,积极的与对方回应,
作者引入了“”注意力投标”的概念,的意思是,你让对方注意你,并反过来回应对方希望你注意的请求。我们对爱与被爱、被关注、被倾听、被了解以及感到自己重要性的渴望,常常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冲动,研究人员称之为“注意力投标”(bid for attention),即我们每一个分享想法、关注对方、说“我爱你”、希望伴侣以笑意或拥抱或认可给予我们回应的时刻。回应“注意力投标”有多重要呢?最终离婚的伴侣对10次投标行为只会回应3次;而对关系感到满意的伴侣中,回应的次数高达9次。
(2)弱化消极面;
在之前第二大部分,我们就分析了破坏关系的一些典型消极互动,包括逃避,敷衍和虚假互动,攻击以及防御,在互动过程中,一旦这些消极互动出现,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喊停。
(3)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50%的责任;
我们可能认为是对方率先挑起的争吵,但对方有可能觉得使我们的回应才引起关系恶化。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管是谁挑起的争端,或者是谁让情况变得更糟,双方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都富有一定责任。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开始推卸责任时,记得提醒自己也有50%的责任,勇敢的告诉对方,我确实有做的不对的时候,我也有错。
(4)双方都对自己的幸福负起全部责任;
想要改变现状获得幸福,与其抱怨对方,依赖对方去改变,不如自己负起责任。然后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如果我们想让伴侣别那么乱花钱,那么我们可以开诚布公的讨论一下彼此的消费理念,然后共同商定一起的消费规则,比如超出多少金额的支出需要双方同意,如果我们想让伴侣更爱自己,我们可以先付出爱,同时也告诉对方我们想以什么方式被爱。
(5)保持坦诚,承认事实;
在争吵中,受负面情绪控制或碍于面子我们往往不承认对方的观点,这会让关系陷入僵局,作者建议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事实上,比如:伴侣说,我早和你说了这家店关了,可你就是不听,害的我们白跑一趟,如果这是事实,承认它,告诉伴侣你说的对,我没想到会这样,哪怕当下自己已经快气疯了。如果实在觉得丢脸,也可以这么回应,我没想到会这样,我现在已经够郁闷了,你可以不要得理不饶人吗?或者说你说的对,可我也要面子,我现在就是不想承认,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事实就是伴侣想要争取的东西。她们渴望得到肯定,当我们承认了这些事实,满足了她们的渴望,争吵往往就结束了。
(6)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争吵中迷失自己,为了争吵而争吵,为了执拗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吵,甚至就是为了反对伴侣而争吵,从而陷入报复和惩罚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争吵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挖掘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渴望,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双方和关系都变得更好。只有我们带着这些明确的目的去争吵时,才会产生负责的交流,找到解决方案。
(7)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
研究表明,预设伴侣怀有恶意,往往让我们产生本能的警觉,不是选择对抗就是选择逃避,而预设伴侣怀有好意,不仅能帮助我们降低警觉,还能为理解和同情提供空间。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多寻找伴侣盒关系中的积极面,让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成为一种习惯。
神经科学家我们的大脑要想发展出新的神经细胞形成可塑性变化,获得新的观念和技能,就需要我们不断重复新的行为习惯,所以作者强调,不管是唤醒渴望,发掘问题还是建设性互动,这些有效的争吵方法都需要刻意练习,坚持行动才能做到持久的改变,达到改造关系的目的。
以上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我们主要讲了有效争吵的三大方法,
第一类方法:挖掘内心未被满足的渴望并与对方分享。
第二类方法:找出我们限制观念然后建立新的赋能观念并付出行动。
第三类方法:提高建设性互动的比例。
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书就基本介绍完了,我们之所以会吵架是因为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渴望以及我们自身和对世界的限制观念。吵架对维系亲密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不仅不必回避吵架,还应该学习与伴侣如何有效争吵,希望以后群友们都能掌握正确的吵架姿势,激发出最好的自己,体验到亲密关系中更深层的亲密和信任。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