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能地排斥快乐开心以外的所有情绪,不仅不希望自己悲伤,甚至在看到亲友悲伤时,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深感自责。
《情绪,请开门》中说:悲伤,是我们对一个丧失性事件的正常反应,丧失意味着生命缺失了一部分,悲伤恰好可以填补这缺失的一部分。
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丢失了最心爱的玩具,悲伤不是再正常不过了的吗?
如果我们失去了亲人,还有什么比悲伤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呢?
颜渊死了以后,孔子哭得比他儿子去世时还要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对于自己最欣赏的学生,孔子认为自己的悲伤是恰当的,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抒发自己悲痛的心情。
有个年轻人,大学期间,他的母亲自杀离世,他非常地沮丧和内疚,认为自己对母亲不够关心,以至于没能察觉母亲自杀的端倪,这种复杂的情绪严重困扰着他,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心理咨询他才意识到,其实,自己没有必要处心积虑消除自己的悲伤,只有悲伤才能表达出这种深情。
不要可以消除悲伤,悲伤有其存在的意义。’
《中庸》中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意思是:喜怒哀乐还没有发出来时叫中,中就是内在、里面,发出来且都恰到好处叫作和,和代表和谐,比如是该高兴时高兴,该悲伤时悲伤,恰到好处就叫作和。
这告诉我们,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只要表达得当,都是正常的,没必要认为某种情绪不好而压抑情绪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