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老师的文城,断断续续看完了
还是熟悉的词藻和风格,致微的细节,夸张的真实,荒诞的人性……还是余华。
但我看完后却并没有沉浸感,反而很快回归现实。我想,是林祥福离我太远了,是那军阀乱世我了解得太少了,是我没悟出来文城的意义所在。
回想余华笔下被谈及最多的两个人物:
福贵的结局,几乎就是BE,但我更愿意想象是HE,生活充满了幸与不幸,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是平凡而伟大,普通又让人热泪满眶。
许三观呢,靠着卖血的方式,抗过了生活的一重重打击,最后没人要他的老血了,卖血却成了许三观的依赖与执念。
到了林祥福这里,书看到1/3,林祥福死了,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我后知后觉,这次余华不写小家大事了,写的是大家小事,时代一角。时代赋予了某些人成为平民英雄的命运与勇气。
书中的文字依然柔软,扑面而来的寂静之感,比以往更浓厚了些。
北方大片的高粱玉米麦子地,在冬季汇成了一片片望而无际的黄色泥土;江南平原上丰硕的万亩荡,各种作物像太阳一样,此起彼伏,生生不息;溪镇水波温柔,双排船桨拨动水花,把乌篷船与渡口越拉越远;即便是呼啸而来的龙卷风,不肯停歇的暴风雪,以及土匪的肆意杀戮,留下的遍地饿殍和断壁残垣……这一切都是安静的。
林祥福从安静中走来,又在安静中离开。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与坚守,每个人对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理解,我习惯将自己代入书中的世界去感受和体会,解读出我眼中的文城。
我为田氏兄弟的忠义朴实动容;为和尚的土匪正义肃然;为无惧悍匪的独耳民团起敬;也为小美的两次不辞而别而恼怒;为林祥福千里迢迢一路南下的漂泊后半生而不解。
林祥福爱小美吗?我认为不是的,林祥福爱的是家庭。年幼丧父,不惑丧母,这个如土地般温厚的男人,只有土地与木工手艺相伴。当织布机的“嗒嗒”声再次响起,就如同一把钥匙,将他的心门打开,他的世界就又有了温度,有了声音和色彩。
没有问姓名,探来路,合八字,他和来历不明的小美成了婚,并不带防备地将所有家产亮了出来,他寻思着他的家庭被建设起来了,但关于未来的期许和幸福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小美不辞而别,剥夺了他的念想。
他木然地继续生活,小美的回来,就如她的离开一样,让他意外。他的愤怒在小美怀孕的消息中平复,他的家又回来了,家产地产有延续了。他原谅了小美,并补办了盛大婚礼,合八字,写庚帖,坐轿子,规矩一样不落。他怕极了失去,怕极了漫长的夜和无声的世界。
他说:“小美,如果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我会带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
但死规矩套不住活人,老规矩套不住新人。补办的婚礼仪式只给了林祥福的月余的心理安慰,小美再次不告而别,林祥福把所有金条换成银票,一路南下,去履行他的承诺。
我觉得这是他后半生悲剧的起源,文城在哪?他不知道?他凭着一个地名,一个女人的记忆,在中国辽阔的南部地区一路寻找,由一个阔气少爷,变成了漂泊的浮萍。
如若没有军阀乱世,土匪横行,林祥福的后半生也会是幸福的,他会在他的万亩荡上继续劳作,秋天在成片的金色稻田里,收割沉甸甸的稻穗;他会继续和挚友一起经营木器社,高桌子低板凳大门板小木窗地做下去,在堆积的木屑中,雕琢一件件精巧花纹。
但时代的洪流推着他走上了来时的那条路,搭上了来时船家的船,走在现在属于他的土地上,为一城百姓的生计,迎上土匪的尖刀。
他至死也没有找到小美,最后他上了蜡的僵硬身体,在田氏兄弟的护运下,自南而上,他们在小美的坟前休憩,两个魂魄无声相对,然后尘归尘,土归土,林祥福的所有关于文城的记忆和执念,至此而终。
没有一个地方叫文城,也就意味着,什么地方都可以是文城。
在我看来,林祥福找到了他的文城,就是溪镇,他寻找小美的念想也在这里终结了。
挚友说:“这里的人都知道有个林祥福的木工,做得一手好活,还给人免费修理门窗。小美肯定也知道了,但她没有来,她不会来了。”
于是文城在哪,哪里是文城似乎不重要了,林祥福有了新的追求与活法,在这乱世中谋一处安稳,讨一份生计,但这个文城,他终是死在了找寻的路上。
余华没有告诉林祥福他找寻很久的真相,但让读者知道了。我跟着林祥福的足迹寻了十多年,在知道真相后,觉得很失望。
像是看了一个欺负老实人的故事,就是一个犯了重婚罪的女子,因为她的难言之隐,将林祥福一步步拖入深渊,我没感觉到她的善意与良知。
人生多少是有些遗憾与迷惑的,我更愿意把林祥福寻而不得的真相,看作是余华对林祥福的怜惜,免得知晓了真相,觉得荒唐了半生。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文城可以是理想、是爱情、是财富、是人生的种种,我们都踏在追求一个又一个文城的路上。
这就是文城的意义吧!
——笑脸2021.6.27
《文城》推荐度:4星
值得奔赴,错过也不算可惜
阅读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