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祝您健康如意!平安喜悦!事事顺遂!
把握好人生的健康、平安,顺遂,有没有规律可循?有!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讲了社会人生的四大现象,以及健康、平安、事事顺遂的三大规律!顺应规律,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变得容易。
首先,老子在第六十四章开篇就讲了四个常见的现象:
现象一:“其安易持。”
“安”就是稳定,局面稳定的时候比较容易掌控。就像一个东西,稳定的时候容易把它把握住,如果已经形成大势所趋,再想把握它可就难了。
现象二:“其未兆易谋。”
“未兆”就是在征兆还没有显露或苗头刚冒出来时,那时候是比较容易谋划的。
现象三:“其脆易泮。”
“泮”就是融解、分散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事物还脆弱时,就容易被分开和消解。
现象四:“其微易散。”
“微”就是微小;事物微小的时候,很容易把它解散。比如一件事情,人数很少的时候,处理起来就很容易;可众怒难犯,一旦人多势众闹起来,再想解决问题可就很困难了。
老子举出这些大家随处可见的现象之后,接下来就告诉我们: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规律一:如果做事能有个好的开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是否能有个好的结果。
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事之前,深谋远虑、仔细推敲、周密安排这件事,即使花去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改变、调整、反悔都可以,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可一旦你开始做了,投入了人力、财力、物力,到那时若再要改变,就一定会有损耗了。
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急躁、不要冲动,要在开始之前,认真调研、反复想清楚才去做。
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开头,几乎决定了结局。
规律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像重视开始一样,重视结果。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普通人做事,经常在做了大半,甚至已经到了快成功时,却败下阵来,没熬过黎明前最后的黑暗……这是因为一般人做事,开头的时候总会小心翼翼;但做到后面,就难免会有所松懈和麻痹大意,失去了开头的谨慎和斗志。
如果我们能克服人性的惯性,无论是在开头还是结尾,甚至是做事的每一个当下里,都始终保持平和、耐心、用心,那么事情迟早会成功。所以,善始善终,还要善作善成。
规律三:真正的“无为”是顺应自然,做应该要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很多人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过问,清清静静、云淡风轻就行了;也有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利益而去执着于做一件事情。这些都是“有为”——“有为”就会很辛苦,就会有成有败、有得有失……
老子说,我们做事要“无为”!
也就是说,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要顺应自然——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个“应该”不是来自主观分析,而是顺应时机。如果时机没到,你想去做,也可以,只是过程会很折腾,失败率会大幅上升而已。
这就是《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全文所说的: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抗疫期间,每天走进一章《道德经》,如果不知不觉间走完了八十一章,相信“善始善终”的神性之光将照耀您走进平安路、幸福门!
感恩有你,让我们共同筑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墙”!世界好、中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诵读《道德经》三遍。
回向祖国安平泰!
回向世界安平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