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菜贱伤农,一边是市民高呼菜贵吃不起,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现象。究其原因,症结在我们的城市管理。
为了营造城市洁净、通畅、有序的好环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管、工商等部门加大了对菜农进城卖菜的管理力度。说说通俗些就是:严禁菜农在小区、路边摆摊卖菜,只能到菜市场买个摊位固定卖菜。
一个摊位费一个月算下来也要不少钱,而菜农种的菜多是季节性集中上市,卖不了大价钱。
一个月除罢吃喝、摊位费,所剩无几。菜农仔细一想,还不如把菜批发给才贩子划算,索性就不进城买菜了。而菜贩子是无利不起早,在和菜农做交易时,都会把菜价压的很低,特别遇到蔬菜丰收或集中上市的时候,菜贩子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菜价能压多低就压多低,丝毫不顾种菜的成本,这就是商人唯利是图本性。就像今年的花菜,白菜在地头都是一毛一斤的价格,可以说连成本都顾不住,难怪菜农会伤心落泪。
只有减少中间环节,让菜农直接面对市民,才能实现互惠互利。菜农即卖出称心的价格,市民又能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做到这点并不难,就像城市为瓜农大开绿灯一样,在城市划出多个蔬菜直销点,让市民、菜农面对面的交易。
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我们的城市管理部门俯下身来,设身处地为市民、菜农着想,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