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和小朋友仔仔两个到森林小屋去度周末,主角是他们俩,我们成人就旁观,我自己带着觉察地做这次陪伴,感觉真的受益良多!
其中最深有感触的就是:每个孩子,或说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果我们真能尊重到这一点,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然而,对于习惯了啥都有个标准的我们来说,真的好不容易。
场景一:带着爸爸新买的两只枪兴高采烈要与朋友分享枪战快乐的可可,与仔仔相逢后有点舍不得把枪分给他玩,我们两家长都不参与,过了一会,他自己想明白了,自动就去分枪了。
到了枪战地点,别的孩子队伍正在玩CS野战,他们也想加入,很开心地去租装备,结果工作人员觉得他俩个子小,不肯租,这下,家长就有点不舒服了,总想要突破这个规矩,还找熟人去公关,本来没有太多反应的两孩子,在家长说“你们个子太小,谁让你们不好好吃饭”时,孩子很不开心了,后来在那边熟人家长的干预下,要求戴着装备的孩子给弟弟们体验一下,可可他们满怀希望地凑过去,或许没有家长的强力干预,孩子们自己可能愿意小伙伴,总之,大孩子也不乐意给予,然后,可可和仔仔两个的情绪就都非常糟糕了,一个面壁生气,一个朝外生气吐口水。所幸,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很强,一会就去玩别的了。
记得心理学曾经有实验确认小孩子们天生是有分享心,不会贪婪的,只是我们成人会有担心,会没有足够耐心,会用后天的所谓教化来破坏这种天性。
场景二:面对一片坡壁,可可想去爬,别人都没想法,我陪他去感受,结果,大家都来参与了,而且很快乐!我想:这或许就是很好的一种体验方式:你有你的需求,但绝不要求别人都去体会,当你自己坚定脚步去做时,那些有潜在需求的人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其实就是文丽老师之所以会影响我们这么多人的原因:她尊重每个人自己的当下状态,用自己的生命姿态一个人一步步带动着我们来共创一个美好的城市共养新模式。
场景三:看着仔仔早上六点就醒了,起床洗漱吃早餐,早餐吃了一颗鸡蛋,一杯牛奶,一块绿豆糕,一个小肉松面包,一包海苔,半个苹果,然后我俩一起去外面玩;而可可我们喊了他之后还是决定蒙头大睡,我妈又好羡慕仔仔会吃会喝会睡,我们家可可总生病,她一直是说他吃太少,我心里就真的起了一点不爽,觉得这孩子真是的,也感觉我妈把这个孩子养得不好和我捆绑起来了!后来,我立马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课题,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认账就好。
场景四:孩子们拿着锄头挖土、挖草,昨天是说保护地球,成人都很能接受;今天说是破坏地球,铲了一片草,我听了,心里在想要不要干点啥,记起来王老师那句“警察不管的都不用管”,按下自己的企图。孩子们“破坏”了一片野草,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另外的生物!我真正理解了所谓“毁坏”与“建设”不过就是对不同的利益而言的!
场景五:可可和仔仔在水边玩,可可一不小心一脚滑进水里,不得已光脚晒太阳,不过后来又发现了新收获---一只小鳝鱼。所谓塞翁失马感哦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感恩遇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