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唱戏多在农闲季节,或者庙会,或者春节。一村有戏,这村的人就通知了临近的亲戚朋友都来看戏。早早到戏台下边摆了凳子,占了位置。又早早地吃了饭了,呼朋唤友聚集在了戏台下面。开戏之前,往往要敲三通锣鼓家伙的,意在通知看戏的人赶紧到来。往往头遍锣鼓还没有敲完,下边已人头攒动了。站好位置的人要保住自己的领地,站在外围的人要往里边挤,骚乱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一阵子。三遍锣鼓响过,戏台上大幕徐徐拉开,戏就正式开演了,骚动也渐渐平息了下来。演员是本村的和附近村子的人,看戏的人少不得对他们的演技指手画脚,评评点点。性子急躁的人开始争执了起来,说谁谁谁唱的好,唱得卖力。另一个说,我看谁谁谁唱得更好,唱得更卖力。这个说,看某某的身段,天生就是唱戏的料。那个说,你说的某某呀,比起某某某还差着劲呢,人家是唱戏世家,祖传功夫……三说两说,说不到一块,就开始红脸了,争执变成抬杠了。一个说,你看法不公正哩,是因为你们两家不和哩。你对人家有偏见,可别带到戏里边呀!另一个说,你们两家才不和呢,我说的就是戏呀……声音越来越高,几乎要动了手脚了,旁边就有息事宁人的说话了:看戏,看戏!你们不看戏,别耽误别人看戏呀!争执双方就噤了声了,却是各自扭了脖子,不理了对方。
村里唱戏,又分白天场和晚上场。白天场大多是老人小孩子在看戏,看戏就安静许多。偏偏那些卖凉粉、卖豌豆馅、卖冰棍、卖糖葫芦的都围在了戏场周围,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卖。叫卖声吸引了坐在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身边看戏的孩子们,就哭着闹着要吃冰棍、吃糖葫芦、吃炒凉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便不得不掏出钱来,去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买了回来,填了孩子们的小嘴儿。相对白天场,夜戏就热闹多了。看夜戏的大多是青壮年和半大小伙子、姑娘们,也有淘气的孩子们。白天他们要干活,要工作,要上学。晚上没什么事情了,他们就来看戏。台子下面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是无需搬凳子占地方的,就是那么吵着嚷着热热闹闹地看戏。偶尔也有拥挤的,是那些小伙子大姑娘互相嬉戏打闹的拥挤。一旦打闹嬉戏熟悉了起来,他们就会互相使个眼色,去到了戏台外边,找个偏僻的地方谈情说爱了起来。而最初的谈话往往会从夜戏开始,男说:“今黑儿这戏……。”女也说:“今黑儿这戏……。”用豫剧作开头,既遮挡了他(她)们一些害羞,也很自然的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于是谈情说爱就拉开了序幕。当然人群里也有指指点点相亲的,也有不和的邻里关系通过这特殊场合重新和好的,还有一些买卖交易在这里进行的……上边大舞台,下边也在演绎着人生百态。而那些孩子们则是猴儿似的上到树上、爬到房上去看戏,开始是疯了的热闹,慢慢地玩累了,“咿咿呀呀”的唱词他们也听不懂儿,也就困了,睡了,醒来一看,星星满天,戏儿早散了场了,懵懵懂懂就从房子上跳了下来,摔了一跤,无甚大碍,骂声“娘X”,拍拍手,一溜烟跑回家了。
…………
前些年,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豫剧在农村就没有那么兴盛了,看的人少了,许多剧团就解散了。好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及时的发现和弥补,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让各地的豫剧爱好者走上电视,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这个栏目一下子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参加比赛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专业演员,也有普通的民众,豫剧通过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重新发扬光大了起来,成为了河南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这个栏目还通过卫星传播,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并且让全国全世界的华人听到了河南乡音,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亲情。还有,这个栏目还带动了豫剧在城市里的新的发展,新的探索。那就是好多城市里的豫剧爱好者,他们或许感到电视里看豫剧有点距离感,不是那么真切。于是,在城市的许多地方就悄然兴起了“豫剧茶座”,那些有些名气的演员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市场,那些市民们花上点钱儿在这里娱乐了他们的耳目,与那些难得见到的豫剧名角近距离的进行了接触,两厢情愿,为豫剧的振兴和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
近来,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也查阅了有关豫剧的一些资料,知道在河南,豫剧在解放前就以开封、洛阳、商丘、南阳为标志,分有豫东调、豫西调、豫南调和豫北调的。并且以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大名旦为标志,分为了五大风格的派别。这些在河南境内四面八方的调子和不同派别的唱腔唱法,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河南豫剧的繁荣和发展。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邙山。它东边是著名的黄河游览区,是刘邦、项羽的古征战地——汉霸二王城。它西边经《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向巩义、洛阳延伸,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就出生在巩义境内的邙山岭上。电视连续剧《常香玉》的主题歌“你家在哪里,我家邙山头”指的就是这里。常香玉,原名张妙玲,自小家里贫穷,她就在父亲和师傅带领下,备受艰辛,刻苦学戏,成为了豫剧名角。解放后,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人员巡回西北、中南、华南等地演出,用演出的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为刚成立的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常香玉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她喜欢的豫剧事业,把豫剧视作了自己的生命和全部。她的一句“戏比天大”的真情流露,是她对豫剧、对观众无比热爱和倾情的最好诠释,党和国家也赋予了她“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的最高称谓。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对她一个人的褒扬,而是对整个豫剧的褒扬。一个伟大的艺术,是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喜欢她的观众,离开了养育她、壮大她的土壤,任何艺术只能是无本之木,是无法存活和发展的。我想,这也是豫剧,是所有中国的和世界的艺术的共通之处,是艺术的真谛。
——河南豫剧呀,河南亿万人民喜欢的地方戏剧,我们为你自豪,我们为你骄傲,我们更祝愿你艺术之树常青,更祝愿你与时俱进,不断地发扬壮大。愿你伴随豫人们的步伐,真正去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用这种乡情乡音去慰藉他们,真正成为一种民族的艺术,用你强大的生命力去跻身世界艺术的百花园里,开放出属于你的独特的芬芳的艺术奇葩!
——属于河南的地方戏,河南人的豫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