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境内。其山体端庄,文峰秀丽,平地崛起,犹如柱石中天,因而名为天柱山。
天柱山最原始的名字叫葛峄山。因山间“葛”蔓丛生,周边众山联络为“峄”(峄绎同义) ,故 而名葛峄山。葛峄山之名,体现古人爱惜生态,重视山川自然。葛,是多年根传的野生植物,葛花、葛米、葛皮、葛根均有广泛的经济价值。我国最早的文献《诗经》上有多篇叙述葛的诗词,其中有《南山》:“葛履五两,艺麻如之何?” 峄县地区流传一支小儿歌:“小巴狗上南山,抽葛条做米饭。老头吃,老嬷嬷看,馋得巴狗啃锅沿” 。这首儿歌和诗经的古诗异曲同工,如出一辙,它是2800年的活化石。 从葛峄山、青檀山和西北的凫山,山上生长檀树、桐树。在《诗经》及李白诗词中有:“保有凫峄,鲁侯是若,” 、“坎坎伐檀兮,河水清且涟猗,”,“峄阳孤桐,高耸天骨” 等词句,都印证着葛峄山是鲁南的文化符号、“峄境之望山也” 。周代,葛峄山西北部属小邾国,东南部属葛国,这两国都是小而强的诸侯国。古史记载“<春秋桓>十四年,邾国人、牟国人、葛国人来朝”。从东周之始,葛国、峄州、峄县之名皆因葛峄山而起。
天柱山又名皇母山。据《山海经》、《风俗通》、《峄县志》等典籍记载:天柱山是母系社会东夷领袖女娲的出生地,所以史称皇母山。女娲带领民众开天辟地,以“刀耕火种”发展生产,开创了原始文明。后世把她称为“女神”,史书称她“女圣主”。典籍又载:女娲去世后葬于峄县城南金陵山。金陵山位于峄城区阴平镇境内,山上有女娲冢、女娲宫遗址。
东周战国时期,峄县隶属小邾国,国内有小邾城和土娄城两个大城堡。小邾城在山亭区一带,土娄城在峄城区土楼河一带。因小邾城(政治中心)与土娄城(经济文化中心)的外表和规模大致相同,人们往往把这二者混为一谈,通称邾娄国。经典中有“邾娄不辨” 的成语,意在讽刺那些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人。秦朝初年,小邾城消失。在朱元璋的起义军与元军“三战峄州” 期间,峄州官府曾经迁居到土娄城。不久,土娄城被战火摧毁(在承水河东建峄县城)。《峄县志》记载,后人在土娄城堡的废墟上建立了几个村庄,“在娄字旁加木字”,把那几个村庄都统称土楼河。而今,土娄城己被人遗忘,“邾娄不辨” 的成语还印在字典里。
昔日贞修庵为清一色的砖瓦结构,三间大殿的立柱有龙凤石雕,飞檐斗拱;三间门楼雕梁画栋;中间有千佛阁、斋房、厢房;大门两侧有钟楼、鼓楼。庵院内设香炉、铜鼎,间有松柏掩映,石碑林立。其中有两通碑带有“圣旨”二字; 一通在崇祯年间,另一通立于顺治年间,其下方还有驮碑的石龟。眼下的贞修庵遗址一片荒凉,仅有一个两层的鼓楼、三根八棱石柱(原6根)、三根雕刻着盘龙绕凤的石柱(原4根)等。现存的三根龙凤石柱,据说是由朝廷监制,是从孔府运来的,它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在封建王朝,殿堂的龙凤石雕是帝王家专用的标志。因孔子世称“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 ,满清的开国皇帝特别尊孔,唯有孔府大成殿才有龙凤石雕。这里的龙凤石柱当属皇帝“特批”。突出的表明了天柱山贞修庵与其他的尼姑庵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