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带有“温度“的西班牙式悬疑,关于报复,关于谎言,关乎人性。
恐怖氛围和故事结构一直是惊悚悬疑的核心,层层线索,蛛丝马迹,让高潮在氛围最紧绷的那一刻达到顶峰。可一般悬疑电影的人物都是脸谱化的,创作者没有足够的篇幅去展开人物,如果硬塞进去,反而会破坏原本的故事结构,画蛇添足。
近几年异军突起的西班牙悬疑片却突破了这层阻碍,在炉火纯青的技巧上,加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它既带有让人血脉喷张的刺激,也具有不同于商业流水线的精神内核。里面人物的动机不再是简单的施虐受虐,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超脱故事本身,想要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伦理,人性的范畴,同时借助悬疑的外壳吸引观众,不得不说,这比一个简单的反转更加吸引人。
比如豆瓣8.5的《无罪之最》,一个关乎人性、救赎、黑暗和治愈的故事。
用前所未见的巧合开局,将命运的丝线再次绕向逃避过去的罪人。
故事从一名大学生马特展开,他本是一位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却在一个夜晚因为口角失手杀了人。过失杀人的马特锒铛入狱,在狱中度过了如同地狱的几年,幸好哥哥一直没有放弃他,在他出狱后给他安排了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马特也终于重新融入社会,甚至邂逅一位美女,走入婚姻,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进。
然而妻子却在接到一通神秘电话后失踪,而马特也在同一时间收到妻子被绑架的信息,附上绑匪的裸照以及妻子躺在陌生酒店昏迷的视频。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妻子出轨了,但又被绑架了。
与此同时,一家修道院的修女死亡,院长找来曾经收养的女警官调查,却不想一桩简单的谋杀案居然惊动了政府高层,强令警察局停止调查。可在院长的百般请求下,女警官决定一意孤行,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马特在调查妻子的时候,发现有人跟踪他,却被那人打倒在路边,还被举枪威胁。
而女警官却发现案件愈加匪夷所思,所有的线索,居然指向了一位曾过失杀人的律师马特,当年的案件也是疑点重重。
两条明线就此展开,马特追妻,警官追凶,两者本毫无交集,却在线索和巧合之下,慢慢交汇....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与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谜团。
马特的妻子奥利维亚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绑匪的目的居然和妻子的过去有关。
而马特当年失手杀人,是否真是意外?他在狱中几年又发生了什么?女警官为何对修女之死如此执着?幕后黑手和这桩谋杀案又有何关联?高层派下来的调查员似乎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连当年的受害者的家属都被牵扯进来。
每一个人身上似乎都背负着宿命,他们的过往就像蛛丝,在命运的引导下,重新纠缠在一起,要他们亲手去揭开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
这居然是部难得一见的悬疑群像剧,多角度叙事被导演玩得淋漓尽致。
从第一集开始,导演刻意营造的氛围就预示着主角的生活会迎来反转,而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意外发生,却又有迹可循。
可当所有的悬念铺设完毕之后,导演居然推翻了观众所有的猜测,转而从另一个角色的视角去叙事,这种诡计般的手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而这种多线交叉的叙事手法,就像是将整个故事打成一个个碎片,通过对每一个碎片的精心设计和反转,从而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也可以慢慢了解到每个角色的人物动机,就像是开了上帝视角一般,在观看剧中角色的心路历程。
然而这种手法是很有风险的,因为这种手法一般只用于群像剧之中,就像权力的游戏的POV视角,盖里奇的《偷拐抢骗》。
但《权力的游戏》是一部史诗奇幻,它并不着重于故事的逻辑性,反而意外和巧合越多,越能体现世界观的庞大和复杂。
而《偷拐抢骗》之类的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也是通过一些不合逻辑的巧合来展现荒诞。
可《无罪之最》是一部悬疑片,一个悬疑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严丝合缝的逻辑和合理性。
将视角变为群像,一是会丧失神秘感,二是难以掌控剧情的发展。
可这部剧巧妙地平衡了人物塑造和故事逻辑的关系,导演不惜大费周章地去描绘每个人的视角和经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人物关系网,你可以觉得巧合,但这些人物本身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到压倒些微的逻辑硬伤了。
在这个叙事下,剧中那些原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人物,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层层递进的线索,渐渐浮现的人物过去,当这些原本不相干的线条交汇之时,真相大白。可以说所有的铺垫,在这一刻酣畅淋漓地被展现出来,让人大呼过瘾。
永恒的话题,人性的深渊。凝视深渊者,几人可以幸存?几人可称无辜?谁又能得到重生?
这部剧里,反转不再是悬疑的核心,它更想要探讨的,是人性。
剧里采用了一贯的北欧风格的色调,肃穆、冷清,却又用绚丽的灯光去渲染阴暗角落的纸醉金迷。一边是阳光下的欧洲风情,衣冠楚楚的政府高官;一边却是深藏于光鲜亮丽下的罪恶。,边缘人物的醉生梦死。
片名直译过来就是“无辜者”。
无罪这个标签就像是对剧里每个人的反讽,可如果你随着他们的视角去了解他们的动机,却又只能对人性的局限长叹一声。
影片的主题也是“无辜”,究竟什么算是无辜?洗心革面是否意味着可以逃避曾经犯下的过错?逃避过往是否可以让人心安理得?而费尽心力地掩盖真相是否能得善终?
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面对过去的方式。有的人走到了最后,有的人瘫倒在半路上,存活下来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世人眼中的“无辜者”吧?
在导演的前作《看不见的客人》里,人性的黑暗来源于内心,而躲避内心,逃避过去,则会诞生更大的黑暗。
在《无罪之最》里,把一个人从这种黑暗循环中拉出来的,不是良心的拷问,而是人性中被点燃的名为希望的星星之火。
就像马特的疑问:“ 一个人,是否有机会可以重生两次?不管他以前犯过怎样的错?”
如果你也拥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你也曾被贴上罪人的标签,你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去面对?或者说,你是否有勇气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不再活在憎恨世界和良心谴责的双重煎熬之中?
片中的结尾算是美好的,可字幕过后的小彩蛋却让这部剧在我心中再次被拔高了一个档次。
告别过去,获得重生的那个人,却还有一个阴暗的秘密,被他永远地埋藏在了心里。
对于世界和公理而言,他是亏欠的,可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好的方式了。
也许他并不是“无辜者”,他只是一个恶的“幸存者”。
我们心中都有恶,有的时候,我们只是把它们藏在心里,用理性制约了它们,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了。
有光的地方必然会有阴影,不存在非黑即白的人,复杂的人性你永远无法探究干净,我们无法苛责人性的恶,却又惧怕它不受控地跑出来。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也许就像剧中所说的那样: 也许,你只是把它存放在角落里,不去打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