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隶属于渭南市,位于关中东部,北接延安市黄龙县。这里历史悠久,从北魏始建县,已有1540多年。在县城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神楼,成为澄城县的标志性建筑物——
2001年6月25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5日,我第一次来到澄城县就直奔这座神楼,它属于澄城城隍庙的一部分,也被称为“乐楼”。2018年10月13日,参加渭南市第二期文博干部田野考古培训班之际,我再一次来到澄城城隍庙神楼。
转眼之间,九年过去,周围的道路、广场和建筑焕然一新。但是,走进城隍庙,登上神楼后,发现这里竟然一点儿也没有变,只是曾经安放在此地的几尊石佛和铁钟等文物被移到了澄城县博物馆。
神楼修建在高台之上,抬头仰望,高低参差,屋檐交错,形成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可惜,北面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眼前的三座建筑,中间为乐楼,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并肩而立,中间高,两边低,呈“山”字型。
登上又高又陡的台级,门额上可以看到“城隍庙”三个大字。“城隍”是中国古代城市普遍祭祀的神灵,大多是有功于当地民众的名臣或英雄,被认为是“守护城池之神”。走进中间的乐楼,这里供奉着城隍,但他到底是谁呢?我也没有搞清楚!
这座乐楼的结构非常复杂,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飞檐斗拱,四挑角挂铃。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前面竖立八字墙,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乐楼为通柱式木架结构,前檐两边有四根石柱和两根木柱,后檐有四根木柱,中间平柱两排各两根,两边石质山柱各六根,撑起梁架。
乐楼分为上、下两层,四周建有廊房,中间为乐庭。下层为一踩斗拱六辅作,枋内均为卷头;上层四面枋上承有三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中殿四面承置两踩双昂斗拱五辅作。每层四角的角梁远出,与垂柱和角拱相连接,翘起角檐。顶部置八卦藻井,装饰有火焰宝珠,屋顶水粉彩绘一新。
东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玲珑精巧,如同翅膀。据《澄城县志》记载:邑城隍庙在西门外,肇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庙前有神楼两座,俗称钟鼓楼。元末战乱焚毁,明嘉靖年间知县徐效贤复修,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毁于关中大地震,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畅孟乐率民重修为三座楼。
在神楼后面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件明代的“琉璃虎”。相传,澄城的城隍爷在世的时候,为官清廉,百姓感念。玉皇大帝知道以后,派天虎星下凡协助城隍爷,一起保护澄城县城的平安。后来,人们在大通桥下为天虎星塑像,这里是通往白水和黄龙县的必经之路。可惜,上世纪60年代,这座桥洞被封,琉璃虎被卸下来,在文物库房沉睡40多年。如今,终于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