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胎话题二三事
中秋节那晚,老公家族聚会结束,我送爷爷奶奶去坐公交车的路上,奶奶突然凑到我耳边说,“上次奶奶跟你说的话,你记住了吗?”我自然是知道,她在说二胎的事情,而且在暗示天时,可以给女儿添一枚弟弟。对于老人家的二胎建议,我多数都不反驳,只是默默地听着。一、显得自己孝顺、乖巧;二、观念不同,沟通无门。
朋友聚会,聊起二胎,倒是可以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无大碍。女儿玩得亲密的朋友都是同龄,刚好我们几个大人也成了亲密的同事、朋友。三、四线城市,二胎落地的可能性远比一线城市大。所以,像我和老公这种坚决不要二胎反而成了少数。身边二胎族越来越多,至于我们几个还在聊这个话题,纯粹是因为没有付诸行动。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蛮反感这个话题的。长辈的善意催促也罢,同辈的说服规劝也罢。给我的感觉大致是这样:我不想要,老公不想要,二胎这条路其实就成了死路,可是现实偏偏有人费尽心思想帮你修通这条路。当然女儿的感受,我还是很在乎的,比如,有天,她突然跟我说,妈妈,我可以有个弟弟或妹妹吗?沉默很久,想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让她以后都不会再问。毕竟这不是索要一个玩具那么简单的要求。
-2-我们只是孩子
恋爱那会儿,简单,纯粹,因为喜欢。婚后,发现父母的渗透,我们开始变得身不由己,任何决定都掺杂着父母的影子。有些记忆甚至带有伤疤。记得刚结婚那年,我跟老公定好机票,满心欢喜准备回千里之外的娘家过年,也算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家婆知道后,私下里把老公臭骂了一顿,要求我们改签机票,非要过完年三十才能回。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后悔自己嫁给他,不,是嫁给他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恰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我心如刀绞,一方面,心疼老公,怕他为难,落个不孝子的名头,一方面,委屈自己,新一代知识女性,要受传统的束缚,有家不能回。在电话里,我泣不成声,舅舅安慰我,退一步海阔天空,婚姻本身就是围城,里面不止你、他,还有两个家庭。
这一次的分歧,给我们上了婚姻的第一堂课:上有老,我们永远是孩子,身不由己。我们因此多了一份生活的智慧,凡事做好决定,形式上都会先去知会长辈。家公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儿,虽然也把我们当小孩看,但出发点大多善解人意。老公呵护有加,凡事据理力争,生怕我再多受一点委屈。而我,开始尝试着去接受新的角色,任性、倔强少一点,理解、宽容多一点。这样快乐无忧的婚姻生活维持了两年有余。然后,我们变成了我们仨。
-3- 家庭新成员
女儿的来临,彻底打破了惬意、舒适的二人世界 。孕反严重(“依依成长记1:十月怀胎,一场有惊无险的冒险”一文有记录),孕程辛苦,这也许埋下了不要二胎的种子。我们的日常:电影、逛街、旅游,变成了我们仨的日常:产检、散步、宅家。女儿出生后,更是牵动了两个大家庭的神经,月子生活的一地鸡毛、措手不及。
这是婚姻生活的第二堂课: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尤其是育儿方面,老人们固然本着疼爱的心,关心孙辈本无可厚非,但科学育儿,试问有几个隔代长辈能做到?月子中心、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出,解决了多少上班父母的燃眉之急。经历了阵痛与摩擦,每个人都要成长,尤其是女儿的加入,需要为父为母的我们,担当起这一份责任。
-4-我的回答
曾经跟老公半开玩笑似地说:“老公,要是你能十月怀胎,我是不抗拒二胎的”。
也试图这样去回答女儿:“宝贝,妈妈的爱只有这么多,一半给了爸爸,一半给了你,我的心已经满满的,装不下弟弟或者妹妹了。”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而次要的。80后的我们是倡导独生子女时代的产物,却在生育的年龄,被“二胎”。政策的朝令夕改,本身并不能左右我们的主观意志。重点在于,你准备好了吗?二胎的意义,因人而异。不为讨好谁,取悦谁,人在固有的框架内,也该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我很认真地跟女儿说:宝贝,爸爸妈妈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未完成,你愿意陪着爸爸妈妈去冒险吗?弟弟妹妹太小,我们没有办法带上他一起。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想有一天她会明白,人生而自由,若为自由故,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取舍的?
生或不生,都是自由。所以,这不是一道判断题,而是一道选择题。遵从内心,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