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时候,我们会在朋友家里聚会。
五六个人,谁厨艺好谁烧个菜,谁酒量好谁多喝些。相对饭局应酬,这样更让人放松愉悦。
而且,红酒喝起来也自由,我对那套“敬来敬去”“你喝多少我喝多少”的,实在是没好感。
人的脾性就在哪里,很难改变,不喜欢的,装着也难受。
周末,在一朋友家吃饭,都是很合得来的。开心了,大伙儿就喝得多了些,原先开的、醒的红酒不够,于是,继续开呗。
小巧玲珑的张姑娘,酒很少喝,但很是热心,赶忙起来帮大家开酒。谁知红酒的软木塞,一开就断,弄的在大家面前挺不好意思,气得她直抱怨。
“这种软木塞谁设计的,为什么红酒不像茅台五粮液那样,可以一拧就开,倒起来也方便!”
这真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里面其实有很多奥妙。外行人看起来,设计真的好蠢,但实际上是精妙无比。
二
被外行人吐糟很多的软木塞,对于红酒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
软木塞,是葡萄酒的“守护神”。
这话,我说的一点都没夸张。
软木塞有很大的伸缩性,能够贴实封紧酒瓶的瓶口。
软木塞上有很多小孔,细细密密的,用手拿捏,有弹性、柔软,也容易复原。于是,被机器压进酒瓶后,会膨胀密封瓶口,这样就杜绝了空气的大量进入,葡萄酒也不会因此氧化。氧化的葡萄酒,不能喝,有一股浓浓的醋酸味,喝不了的。
而且,软木塞的寿命很长,在三十年左右,分子结构也稳定,被酒液长期浸泡,不会腐烂。所以,用软木塞封口的红酒,放上十几、二十年,是非常容易的。
软木塞,能让空气与酒液稍微接触,让酒液缓缓成熟。
软木塞上的微孔,能让透过一点点空气。微量空气进入酒瓶中,能让葡萄酒在陈放时,缓慢熟化以达到适饮期。
红葡萄酒原本单宁粗糙苦涩,在微量空气帮助下,会变得丰厚细腻。同时,酒液在些许空气的帮助下,逐渐生成各类芳香物质,让香气更得有层次更复杂。
而且,软木塞中还有少量单宁酸,接触后会渗入酒液,这样会让酒越陈放越醇香。
现在的人不知道的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酒茅台也用过软木塞封瓶。
三
在餐桌上,老是被大家抨击的,还有葡萄酒瓶口的酒帽。
不少人说,有软木塞封瓶了,还要这种“塑料封套”做什么。开红酒时,还要用海马刀割一下,多此一举。
但在历史上,这个“塑料封套”的作用是很大的。
酒帽,也叫胶帽,一般用PVC(聚氯乙烯)做成。除了塑料的,还有铝帽、锡帽。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欧洲的产酒国,很多酒庄受资金、建筑影响,以前酒窖的条件比较差,比较阴暗潮湿。这种环境,是一些虫子和小动物很喜欢的。
因此,很多红酒存放在酒窖里,会被虫子们吃掉葡萄酒的软木塞,导致酒液氧化,酒农们一年白白辛苦。
于是,他们想到,在软木塞的瓶口外面,再封上一层塑料封套,防虫子的同时,也可以防软木塞发霉。
设计更精心的是,为了让葡萄酒“呼吸”,胶帽上一般还会打上两个孔,让软木塞能够接触到空气。
所以,这层塑料封套也不是“拍脑袋”得来的。
四
现在,出现了一些不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它们用螺旋盖封瓶。
习惯了软木塞的人们,又惊呼,这哪像是葡萄酒啊,简直是饮料嘛。开红酒时,“拧”啊、“转”啊的,再“嗅”下木塞,那种仪式感统统没了,对了,还有那一声“啵”,也没了。
但螺旋盖也有螺旋盖的好处。
自从二战后,澳洲、新西兰这些新世界产酒国,发明了螺旋盖后,到现在有三分之一的葡萄酒,已经是用螺旋盖封瓶。
螺旋盖方便,手一拧就打开。
去任何地方喝酒,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带开瓶器。
螺旋盖可以避免软木塞污染。
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会存在小概率的软木塞污染,这是软木塞带来的。在制作软木塞的过程中,空气里的真菌和细菌,与木塞中的氯酚化合物接触,可能会产生TCA(三氯苯甲醚)这种化学物质。
含有TCA的软木塞封瓶后,会给酒液带来纸板发霉的味道。当然,这种现象是非常稀少的。但用螺旋盖,不会造成软木塞污染这一状况。
用螺旋盖的葡萄酒,不用刻意横放,也不用担心酒塞会发干,导致空气进入。
用软木塞的葡萄酒,储存时最好保持横放,软木塞在与酒液充分接触下,不会发干硬化。而螺旋盖的葡萄酒,随便你怎么放,横放竖放都可以,也不用担心软木塞葡萄酒,在热胀冷缩下,会发生涨塞顶塞现象。
五
有些事情,看似反常、难以理解,实则有着深远考虑。
有款西班牙里奥哈的红葡萄酒,我比较喜欢,常常整箱买。
第一次,我开箱后,发现箱子上的图案和字体都是朝上的,而酒瓶却都是倒放的。我奇怪了下,觉得这是酒庄装箱时,失误放错,但第二次、第三次买时,看到还是相反的。
后来,到店里仓库看时,发现全部是相反放着的。
我觉得不可思议,老外酒酿的那么好,装个箱子,怎么会次次都装反。就算西班牙常常罢工,这工作也不会做得这么差吧!
直到一个朋友提醒我说,有些酒庄故意这么做的。酒瓶倒放,能让酒液充分与软木塞浸润,这样放的时间再长都没有关系。
哦?!
连装个箱子都有道道!!!
到头来,我也是个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