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多的育儿书、文章,也收听了很多公号,发现: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方面,我纠结过,焦虑过,走过弯路。
睡眠
生娃前,去同学蓓蓓家做客。蓓蓓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第一个小孩,我和我妈我爸三个人忙得天翻地覆。第二个,我自己搞定!”
嘻嘻是我第一个孩子,我也照着书养的。书上说宝宝三个月大时上午一觉,下午一觉,傍晚一小觉,她不这么睡,我就觉得出了什么状况。当她有时按着书睡了,我就高兴地对娃爸说:“宝宝真是按书长的。”
尤其是到了宝宝五六月时,应该上午下午各一觉(参《婴幼儿睡眠圣经》),她居然有时就睡一觉,只有半小时,还是喂奶时,有时一天不睡!全家属我最紧张。
《婴幼儿睡眠圣经》上面议论睡眠的话,时时进入我脑海:
父母的育儿方式就会对孩子的睡眠长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童年缺乏睡眠会阻碍神经的发育,其恶果也不会当时就显现出来,需要过一段时间才比较明显。我认为,不良睡眠习惯与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有关,如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或学习障碍。我怀疑,长期疲倦的儿童在成年后会继续疲倦,面对无以衡量的痛苦:不够柔和,难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缺乏好奇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幽默。(插一句,您只是“怀疑”,就可以写进书里了?)囧
白天睡眠时间短的婴儿,注意力断断续续的,从周围学习事物较为吃力,很难让自己快乐。对于这些因为睡眠少而感觉疲倦的孩子,玩具和物体难以取悦他们。
……
这么小的宝宝,居然全天不睡,天哪!以后她缺乏好奇心和同情心,不能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不懂得幽默,怎么办!她以后性情呆板,找不到好的伴侣怎么办!
我当时采用了“白噪音”法,陪睡唱曲法(小燕子,军港的夜,送别等节奏缓慢的催眠曲),抱着发出催眠音法,我家宝宝都活蹦乱跳,白天就是不睡。
我没用过哭声免疫法。《婴幼儿睡眠圣经》上面说有个妈妈在孩子哭了59分钟后,终于睡了。我坚持不了让孩子哭这么长时间。
到了半岁时,她自己又调节好了,又好好睡了。白天有时连续睡3个小时,有时上午下午各一个半小时。虽然有时候睡得还是时间太短,但她整体来看精神很好,爱笑,爱动,非常活泼、有力。
后来,我妈一个姐妹魏阿姨告诉我:“一个宝宝一个样,不要拿专家统计结果来套到自己宝宝身上。”这个阿姨自己养育大了3个孩子,又在帮自己孩子带孙子。
碰巧我又读到了郑玉巧的书,上面说:只要孩子精神好,生长发育正常,就别去刻意追求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习惯。
我的宝宝在五六个月时,晚上睡觉有时很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才睡。家人问我,为何不按照书上教的“固定程序”哄睡法(关暗灯光,给宝宝洗澡,抚触,喂奶,你一定会从很多地方接收到这样的建议。这样的建议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否适于你的宝宝)。刚开始我也有尝试,但后来觉得这不是我的宝宝需要的。我觉得她能自己调节。
事后再回想,我认为,那时候我的宝宝每天的总睡眠时长是一定的。如果白天睡多了,晚上就会睡得晚,反之亦然。所以,我家宝宝只能从调节总睡眠时长上,来下手。
(重要!!)《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上面所说:如果你在孩子出生前对养育方式有过一些想法,现在应重新考虑,看这些想法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特点。对专家的建议也是一样,不管来自书籍还是文章,还有那些出于好心的亲戚和朋友所说的“正确”育儿方式,都要慎重考虑。事实上,并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标准方法。你需要根据孩子独特的性格、你自己的信念和家庭生活环境来树立自己的原则,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试图将某些早已做好的模子和模式硬套在他身上。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有时面临朋友的建议,我告知“对我家宝宝没用的。”朋友仍然坚持是我做的不对,告诉我具体的处理细节。人们都忘记了:人家的宝宝,不是你家的宝宝。
关于宝宝睡眠,有个开微店的宝妈告诉我:你的小孩会有睡眠倒退,到时候你要怎么怎么做。她是一个被宝宝睡眠折磨的宝妈,且孩子的睡眠倒退现象比较显著。我家宝宝没有过睡眠倒退,或者有过,但很轻微,没给我造成困扰。她说:“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结果我高兴到了现在。
喂养
除了睡眠,在母乳喂养方面,专家们的说法各不相同。
郑玉巧说“一次只喂一种奶,吃母乳就吃母乳,吃牛乳就吃牛乳”。在一些育儿公众号里,看到说先喂母乳,然后再喂奶粉,看到有公众号说崔玉涛大夫也这样讲。这让一些宝妈对于混合喂养感觉“要疯了”。
我在追奶时,被迫混合喂养了一段时间,当时咨询过有两个孩子的朋友静雅。静雅告诉我:“我当时先喂母乳,后喂奶粉,母乳也是瓶喂的,没管那么多。”她的两个小孩我都见过,大儿子该上小学一年级了,小女儿还在上幼儿园,都很健康、可爱。
我之前写过母乳喂养,从中也可以看到各个专家关于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按需/按时喂养,态度真是截然相反,而且都采用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有的干脆就没证据,用一些梦幻般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西尔斯爷爷的很多话。
在给孩子喂辅食方面,有专家说先辅食然后马上吃奶,也有说辅食和奶间隔开至少2个小时。有的说米粉要和菜泥、肉泥分开喂给宝宝,培养宝宝对不同味道的接受性,也有说要把菜泥、肉泥混入米粉里,避免孩子对于口味过于挑剔。
种种不同的说法,你一定会遇到。在我养育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的辅食喂养策略是:早午晚饭,宝宝都吃辅食,像大人吃饭一样。上午和下午睡觉前喝奶。宝宝能接受,生长发育好,就可以。至于米粉和菜泥是混一起还是分开喂,你想怎么喂,就怎么喂。
给宝宝喂辅食,我喜欢把各种食材都洗干净,该蒸的蒸一下(比如苹果,梨,南瓜,萝卜,肉之类),该煮的煮一下(比如绿叶菜之类),然后混合一起,用料理机一打,非常快就变成了泥状。有朋友知道了,告诉我:“你直接用勺子刮就可以了,何必这么麻烦。”
我不喜欢用勺子刮苹果,弄一手汁水,我觉得这样才是麻烦的。相反,用料理机,我觉得有步骤、有条理,而且出的成品正适合宝宝。
我不是推荐你买料理机。我朋友那样直接刮的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大家养育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样。
喂水
在生产前,我看到一个宝妈在朋友圈发过这样的消息:最怕的就是带孩子出门,街坊邻居各种叔叔阿姨各种问“孩子一天几觉?”“还在吃母乳吗?”“这穿得太少了!”“怎么能吃那个!”。
宝宝八个月大时,我们带她出了一次远门,去张家口陪着娃爸参加他们飞行俱乐部的活动。在俱乐部的飞行基地,娃爸一个飞友的老婆,是个山东姑娘,很热情。她发现我用碗和勺给宝宝喂水,告诉我:“你可千万得用奶瓶喂她,否则她以后断奶了,不会吸奶嘴,到时想喂配方奶就麻烦了。”
我从四面八方收到了各种这样的好心建议。其时,我也在看书。我从《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上读到,在孩子半岁后,要尝试用杯子来喂水,帮助孩子练习手眼协调能力,而且有助于逐步断掉母乳。
当信息太多时,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宝宝需要的是什么。我家宝宝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奶嘴、乳头、杯勺,只要有食物,统统往肚里咽。而且,宝宝以后不吸奶嘴,可以用碗勺来喂配方奶,还可以和米粉搀和在一起喂。
我家宝宝到了一岁多,已经开始喝大人喝的牛奶,用的是吸管。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书上还是别人的意见,都只能拿来参考。别人说的,不一定适合你。一个妈妈一个习惯,一个宝宝一个带法。
再比如网上、书上教导的和宝宝做游戏的方法,你准备完全照做吗?一个宝宝一个样。这个宝宝喜欢爬垫子,那个宝宝可能就喜欢玩球钻洞洞。玩具和游戏,都只能根据自家宝宝的喜好来寻找,而不是生搬硬套。
护理
生产前,我看了西尔斯的书,很是向往。里面提到了用背巾背着宝宝工作、做饭,并且举了一个例子:西尔斯夫人背着宝宝做课程分享。
我不知道西尔斯家是不是真如他们自己所说,一直背着这个背巾,毕竟他们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背孩子做课程分享要容易多了,还能显得教行合一。
可是,背宝宝做饭就太不现实了。宝宝能坐在背巾里,至少已经七个月了。这个时候的宝宝很喜欢用手拿东西。且不说妈妈根本不好干活,宝宝如果拿了什么危险东西,就不好玩了!如果到了夏天,厨房闷热,还有油烟,带着宝宝很不方便。
西尔斯的书还提到了用背巾背着宝宝喂奶。可是,在我看来,喂奶时,需要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乳头契合,还要根据宝宝的姿势随时调整,也需要用手臂直接感知宝宝和乳房的最佳相对位置。用一个背巾隔着,碍事又麻烦。
不过,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挺方便的。毕竟,人人养育方式不同。
我生产时,月嫂让我买个喂奶枕。我生产前问过了很多同事需要买什么,没人告诉过我买喂奶枕。月嫂这么讲后,我又问了大学同学蓓蓓,她说“从不用那些玩意,我都躺着喂。”(我的同学蓓蓓几乎什么都没买:吸奶器,温奶器,喂奶枕……)我又问了Echo,她说:“我都是坐着抱着喂,不用喂奶枕。”
我已经母乳喂了一年多 了,我的经验是:喂奶枕用也可以,不用也可以。直接抱腿上喂或躺着喂,也很方便。
有个宝妈推荐我用“冰袖”,可以预防喂奶时宝宝有湿疹。我夏天没用过“冰袖”,宝宝没得湿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手臂上垫一块毛巾吸汗、在喂奶结束后用干巾擦宝宝脸上身上的汗液来避免湿疹。冰袖那个样子,看着戴起来很麻烦,喂奶前多了这么一道手续,对我来说,就是增加了喂奶复杂度。
孩子姥姥从家里带来了尿戒子(尿布),月嫂说用尿戒子容易得湿疹。我看网络上说“如果使用尿布,尿液会从布料表层向皮肤渗透,潮湿的皮肤非常脆弱,最终引起红皮肤和尿布疹。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家长都会立即知道孩子尿湿了,请不要用传统尿布代替纸尿裤。”后来我们一直用的纸尿裤,用过各种牌子:好奇、大王、花王、幼蓓、小熊。
在带宝宝在小区里遛弯时,我注意到一个宝奶奶给孩子(七八个月大)用的是尿布。我问她这样不会得尿布疹吗?听她的意思,宝宝什么时候尿,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她都心里有数,不会让孩子屁股淹着。在游泳馆,我发现另一个宝奶奶用的也是尿布。我请教了同样问题,她说:“用纸尿裤才有红屁股呢!我家孩子从没红屁股,好着呢。”
游泳馆的负责人对我说:“一家一个养法,没有统一答案,你用纸尿裤用着好,就接着用。”
听专家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关于生理问题,不要看旁门左道,要听儿科医生的话。我看到有公号这样描述宝宝日光浴和补钙的关系:
人类皮肤产生维生素D 的能力极其强大, 一个成年人赤身裸体在紫外线下曝晒一会儿( 到了皮肤开始略微发红的地步) 就相当于服用了10 000 到25 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研究还发现, 即使婴儿仅仅晒过几个小时的夏日阳光, 他的体内就能储存今后数月内所需要的维生素D。因此, 让宝宝的脸、手、脚或者其他身体部位每天接触5 ~15分钟的阳光, 就足以保障他不会患上维生素D 缺乏症, 即他不会缺钙。
而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儿科大夫崔玉涛这样描述:
虽然阳光会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也不要因此神化阳光的这种作用,目前还没有数据显示光照时间与维生素D产生之间的关系,况且还有晒伤的风险。所以选择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不要因晒太阳时间的长短,口服维生素D的量就有所增减。要从婴儿满两周-两个月开始,每天口服200-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如果添加辅食正常且母乳量充足,在孩子1岁至1.5岁即可停止补充维生素D。
但同时,专家的说法也不是针对自家孩子的,还是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就如我家娃爸说的“现在的伪专家太多,有了孩子,就得把自己变成半个育儿专家”。
总结
吐了这么多槽,就是想说:
带孩子的方式应该由父母与孩子长期磨合后来确定。专家和别人的话,只能提供思路,不能提供答案。
养育孩子不是一板一眼的教学,不能教条地对待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除了一些基本大原则问题之外,该怎么样,各家有各家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