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高手?
这个问题一出来,大家心里其实就在想:中国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4年有个美国人: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了一本书叫《异类》。他的代表作品《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均创造了书市神话。《纽约时报》更是把格拉德威尔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称为“格拉德威尔效应”(Gladwell Effect)。
全书让我总结的成一句话就是:中上水平智商+10000小时刻意练习+良好成长环境+机遇=成功
不论中国的古训,还是从小老师和父母教授给我们的,还是这个美国的社会影响大咖所阐述的本质:
其实就四个字:唯手熟尔!
我手练熟了,自然就是高手。
古今中外,归纳总结出来其实就是:你要花时间,死磕,自虐。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但是,这个理论今天看起来是有重大缺陷。
因为这是农耕名族的结论,农耕民族所有生活只敬畏三个东西:
第一:勤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二:权利;农耕名族容易形成一个庞大的国家。
第三:老天爷
这样的结论得出很正常,但你想过没有,这种理论不符合大量的社会现实。
你能说我们没有努力去做一件事吗?但只要我们努力,我们达到10000个小时,我们就成功了吗?我们没有!
一旦发现勤学苦练没用,那你是不是对你的智商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对你的环境产生了指责?是不是觉得老天不公平,总不给你机遇?
生活在荒芜信息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多动脑子,主动思考,批判性思考才是生存之道。
旧秩序已经不再适用。依靠自己才是最终的出路。
很多高手,为什么没有努力到10000小时,没有良好的出生,没有合适的环境,也没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却成功了呢?
2014年-华人作家:万维钢(同人于野)我的偶像,出版了这本《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PS:他的另外一本《智识分子 : 做个复杂的现代人》我也超级喜欢。
其中的一篇:《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提到: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方法。
1.高水平练习成本很高,需要教练。
2.需要有助于提高的外部环境。
3.要忍受一点都不舒服的训练方法。
4.投入非常多的时间
就是因为找到了一套好的训练方法。所以可以成为高手。
我们先来说说见解,也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具体目标的看法,看看高手和普通人对一个事物的见解有什么不同。
一种是普通思维:
评论见解:对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说的都很对,但只有大道理,并且很难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信服。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一种是高手思维:
工程见解:面对一个具体但目标,我们可以不可以拆解为具体的行为,一张张的图纸,一颗颗的钉子,,能够堆积这些细碎的模块,把这个工程建造起来,就像项目管理的WBS。
高手的思维及见解才是对我们的身心,立身处世有用的见解。
那么什么是训练高手的好的方法呢?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刻意练习
我们也学习学习高手的思维模式WBS拆开来,我们先说练习。
这里指的练习不是我们普通理解的练习,不是所谓的10000小时的练习。
“练习”的基础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不是初级,入门,而是套路。
这里的套路指的是什么?不是你们理解的骗术这类。
首先要理解,人类的知识是怎么建构出来的,
这里引用我们现在最流行的词“科技黑箱”的概念来理解就方便了。
科技黑箱指能满足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其中的科技知识和其他要素被集成于某种框架之中 ,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晓 ,如同面对黑箱 ,只需按规程操作便可得到预期的输出。在理论的层次上 ,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传播、交流知识的设施。
现在人类面临大量的科技黑箱,每一个人只要在分工中就可以了,没必要知道每个科技黑箱是怎么造出来的。
人类的知识体系,其实全部是这样构架出来的。
我们把前人的经验,分装在一个小的概念当中,然后后人拿来就用,而不用临场重新去思考。
全世界各个时期的早期文明,一个人要想显得自己有水平,有文化,那表现就是他会背大量的谚语,俗语,成语和诗歌。因为这些都是前人成型的经验的表达方式。
从最开始的人类文明直至今天文明如此复杂的知识,其实都是知识罐头。
知识罐头就是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东西,抽象为一个非常简捷的东西,然后我们拿来就使用。
这其实就叫套路。
有两种套路最重要:
第一种:在教科书里找不到,由这行的前辈给你总结出的,最值钱的经验。
你去做最普遍的练习,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跟同行把这些东西要能够学来。
所以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最快的方法是找这行的老司机,把老司机的那些套路一定要学到手。
第二种:概念,一个学科就是一堆概念堆出来的,人类文化就是靠概念堆出来的。只要了解没个概念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你把整坨的知识就全部拿到手了。所以一个人在积累自己知识的路上,一定要学些概念,把它打磨清楚。这也是叫学套路。
首先反对做基础练习(10000小时理论)。
比如拉小提琴,弹钢琴的,把曲子弹一千便,这样的叫傻练。
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这叫练习。
比如,你要成为一个乐器演奏家,那你就要回到最细碎,也很枯燥,很无聊的指法训练。
再比如,美国有个音乐学院就有个很变态的要求,一首曲子要拆成非常细碎的片断,一点一点的去练,甚至提出一个很极端的看法,叫如果听你练琴的人听的出来你在练习那首曲子,对不起,你的训练方法已经错了。
体育界也是一样,比如美式橄榄球运动队,据说他们只有1%的训练是在比赛,99%都是拆开来练习,速度训练,特定的队形训练。甚至于某个特定球员身上的某个特定的肌肉的训练。
全是拆开的。全是拆解的思路。
我们把这套方法看各个行业的顶尖高手,其实都是这样。
律师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是看大量的案例。
一个围棋手大量的基础训练是背一个一个的定式,打一张一张的古谱。
现在还有个拆书帮很火,教你如何主题阅读你需要的内容,也是拆解的原理。
这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学习,这样精度更高。
光有套路也不行,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反复的重复。
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
现在的人脑的神经学研究证明:人怎么就学会一样东西呢?其实是神经元在物理状态上的改变。
别看我们每个人都有大脑,但打开看,每个人的沟回都是不一样的。里面的神经的硬件系统就不一样了,大脑是靠改变自己的硬件来驱动自己运行的。
学习东西,可不是一个纯软件问题。那怎么办?必须靠大量的重复训练。
针对性重复练习。这就是练习的本质。
好像学习很痛苦?学习本来就不是个轻松的事。
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听方法,你可能就会想到,捷径,省力,轻松,容易,
遗憾的告诉你,学习这件事,从来不存在什么轻松,省力的捷径。
- The End -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希望文章对你会有帮助。
参考学习:万维钢;罗振宇;李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