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努力克制、压抑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除非你有强大的意志力,或者受过专门训练而培养的惯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抵制“我不要”可是耗费极大的意志力储备,内心犹如经历了一场激战。以前也有这样的感觉,读书后发现,原来跟大脑构造有关系,真是恍然大悟。
你会被“易错点”绕进去吗?
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有些老师很喜欢强调“千万不要”的易错点,我内心都非常紧张和害怕,恨不得用双手蒙住双眼。因为只要老师强调,这个“不要”的点绝对会比“要的点”印象更深刻的留在我脑海里,并且在考试时候跳出来叫我选择它!
我们看到的爱情是“真爱”吗?
曾经听过一心理学老师说,如果那时候不是朱丽叶的家人极其反对罗密欧,而是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也许朱丽叶就慢慢对罗密欧失去兴趣了。因为人总是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做的,他越要去做。“玩火”的心态是什么?刺激!惊险!酷!危险!
你常常拒绝你的拒绝吗?
前一秒,你狠狠发誓、豪言壮志:坚决不吃零食/坚决早睡早起……后一秒,你纠结万分、违背诺言:我要吃,我爱吃,我不能不吃/再玩一会手机,再回一下信息,再刷一下朋友圈……什么叫“变脸”,懂了吗?看到了吗?
这到底是什么回路?我们的大脑怎么如此诡计多端?
01 当你说“我不要”的时候,你在大脑中强化了这个意识。
大脑中的监控系统会自动帮我搜索一切被我们定义为“我不要”的危险物品,而这种搜索几乎毫不费力,你也可以看作是本能我的绝技。
当我们一再对自己说:我不要这个、我不要那样,其实会把“不要的”具体化、形象化,印在了脑海里。
当我们遇到真正的“不要”,大脑的监控系统会驱使我们去接近、触及它,然后失控。
02 当你试图与“我不要”去抗争的时候,往往会败下阵来。
失控后,如果我们感到沮丧、自责、难过,并且进一步对自己说:下次坚决不!——那么恭喜你,又上当了!
你重复犯错的几率非常大。尽管你下次用了极大的意志力拒绝,结果多数是疲惫不堪,下下次也会迫不得已屈服于诱惑。如此循环。
03 当你不再关注“我不要”,“我不要”就被弱化、淡化了。
我想说说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情绪低潮期”。
通常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暴饮暴食、逃避、冲动放纵行为……嗯,都有过。庆幸并无酿成严重后果。
其实这里有个“小偏方”,你可尝试下“沉浸”。沉浸?啥意思?——完全跟你的情绪呆在一起,就像沉入这片情绪的大海,你感到自己非常沉重,缺氧,无力反抗,是的,就是这样。慢慢的,那些”不要的“东西都会消失,又回来一些,再消失,再回来。反反复复,逐渐减少,也是反向增强我们的”自控“。
04 当你学会接纳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会更好地做选择。
当你多尝试几次这样的体验,这确实是个不太好的感受体验。但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一叶扁舟,竟然在海面上浮了起来,而海面也平静了许多。
你变得能与你的情绪相处,能观察到自己最真实的起心动念,你能不再通过强迫自己”我不要“来完成某些事情或目标。渐渐的,”我不要“会被忘记或者忽略或者埋葬于海底,偶尔浮现,但你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接纳了自己的情绪,自然而然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聆听你内心所有的声音,最后做真实自我的决定或者不做决定。
做自己情绪的聆听者、观察者、安抚者,接受这样的自己:是的,这就是你。
如果这个决定让你感到快乐和满足,无论是“你想要”或“你不要”,都不需要自责。
当你犹豫不决、纠结难受的时候,停下来,关注呼吸,去想想那些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和目标。
你不需要去对抗和控制你的思维,你只需要控制自己的外在行为和看清并且承担这个行为会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