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杰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女孩,父母都是北京的工薪阶层,她在学生时代好学上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一所211财经类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一家国企工作。
01
她所在的这个部门总共有三十多人,部门内设四个团队。因她所在的这个团队主管和另一个团队主管关系特别好,这两个团队工作性质也相似,所以,这两个团队主管经常组织所属的员工聚会。
基本频率每周出去吃饭两次左右,而每次吃饭所需费用是大家轮流买单,最初的本意也是大家联络一下感情,业余时间交流一下业务,彼此熟悉,利于工作合作。
但时间一长,性质有点变化。
因为这两个团队员工占部门员工一多半,所以涉及一些部门评先及其他一些重要表决事项,他们一般在吃饭时就会明确目标,统一思想。
由于许多表决事项是按人表决,他们行动一致,在许多时候还真影响甚至决定了部门的一些重要事项。
这样本来是两个团队自发聚会,慢慢演变成一个能够影响组织决策的小团体,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了。
而部门总也特别倚重这两个团队,所以他们在部门事情及决策中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而参加聚会的员工看出了这个小团体的影响力,也非常注重在小团体内的自身表现及期望获得两个团队主管的认可。
平时聚会多了,大家工作之外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增多,所以在饭桌上的表现也成为这个小团体评价员工内容的一部分。
而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非常认真上进。原来没有定期聚会的时候,工作可能大家不相上下,所以在主管哪儿的印象差异不大。
聚会多了的时候,在饭桌上是否活跃,是否幽默,能否照顾左邻右舍,是否会敬酒,包括能否讲一些段子等等都成为表现内容了。
她恰恰对这些不擅长,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讲什么能让大家开心,还不会巴结主管。
所以,随着聚会次数的增加,她越发特别难受,每次聚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处境尴尬。
每次聚会对别人是放松,是享受,是愉悦交流;而对她则是紧张,是煎熬,是如坐针毡。往往聚会之前,心理负担很重,聚会没开始就盼着结束。
一段时间过后,她在聚会人群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她的痛苦在加剧。
她也曾想到拒绝参加这些聚会,但是又觉得大家都去,而她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如果不去,大家如何看她,会不会孤立她。
为此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快乐,甚至还患有一定程度的抑郁。
但她始终也没敢拒绝参加聚会,日子过得很不快乐。
02
后来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我们间接认识了。对她的吐槽和遭遇,我和朋友一起给出了一些我们的建议。
首先去找部门总,从想多学业务的角度,希望工作能交流到部门另一个独立团队,换一份工作和岗位,脱离原有的环境。
利用时间多学习业务,努力增长业务能力。毕竟单位工作评价主要是看工作业绩。
多参加部门重大业务活动,如有机会多向部门主管副总、部门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部门的决策最终还是部门总说了算。
换了团队后,就可以名正言顺不用参加他们小团体的聚会了,因为你属于另一个独立的团队了,人家也能理解。
但还要和原来两个团队的主管和同事处好关系,毕竟大家还要在一起共事,团结最重要。
她很高兴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回去实操了,祝愿她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大家对于她的遭遇有什么想说的吗?对我们给出的建议认可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帮助到她呢,欢迎给我们留言,让我们一起帮助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