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线上公益服务20天,接诊情况怎么样?
今天是2020年2月14日,特殊时期线上公益咨询服务的第20天,距离公益服务结束还有11天,截止14日10点接诊咨询案例63例,其中双胎妈妈3位,新手妈妈41位(产后3个月),哺乳期妈妈(3—30个月)19位。
63位妈妈中,追奶8,断奶17,乳房疼痛(其中生理性涨奶18,急性乳腺炎4,乳头皲裂6),产后月经恢复及避孕4,产康功能康复6,妈妈们同时咨询的育儿问题(黄疸、湿疹、红屁屁、脐带护理、肠胀气、安抚技巧、排便等)
二.线上咨询和线下服务,感觉怎么样?
1.指导时间成本更高
原因:语音+文字+视频的问诊和资料收集,始终比不上面对面的触诊来得快速和准确
应对方法:
a.给出信息告知模板
优: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建议妈妈们认真填写,减少双方挤牙膏式的问与答并降低线上“盲猜”的无效咨询。
缺:对于焦虑中的妈妈们来说,问题收集显得繁琐,有答非所问的不良体验。
对于我个人来说,常被急于找答案的妈妈们贴上“聊天终结者”的标签。然而,线上咨询因为不能触诊和面对面问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对方的护理史、现状及诉求。也就是说,线下30分钟能了解状况给出指导建议的案例,单从线上评估却需要花1个多小时。
b.增加图片+视频
优:更直观的给到妈妈们咨讯,学习起来更简单有效。
缺:因为哺乳育儿问题以及产后恢复,会涉及到妈妈乳房和宝宝私处,拍视频只能借助道具,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c.鼓励妈妈互助
优:感同身受的妈妈们能以“自己故事”的真实性,快速给到妈妈们调整方案和所掉的“各种坑”,能让分享者减轻曾经的心理阴影,同时内心增加分享的正能量。对于倾听者(被帮助的妈妈)来说,能快速产生共鸣,看到自己需要调整的地方和避免掉类似的坑。
缺:每一对母婴都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妈妈乳房和宝宝的口腔结构有差异性。加上妈妈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不一,也存在沟通的误区和难题。
2.录入信息和答疑的工作量更大,难度也更大
a.妈妈们给出的信息包括图片和视频,需要及时保存,避免将求助者混淆。尤其是来自群里的陌生妈妈们,因没有添加好友,不能及时给到帮助以及对方反馈后续问题。
b.线上咨询的群体中,有少部份的妈妈存在“随便问问”,尤其是丢一个模糊的问题到群里然后就没下文,或者回复后就“石沉大海”。
3.一场不一样的自我修炼
从有了做公益咨询的打算,就决定了不收咨询费、不问评说,做好自己。有朋友和同学问我:“为什么不收费呢?为知识付费才妥当,免费的往往没人珍惜!”
我也考虑过付费咨询,因为特殊时期每个家庭都不容易!但正是考虑到处于非常时期,换种工作方式,能给予更多需要帮助的妈妈们爱与关怀。自我持续充电,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三.还剩11天的线上公益服务,能坚持吗?
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持佛系心态,奶渡有缘人!
愿疫情早日结束,妈妈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