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写字的小伙伴里,有几个还没有拿到微信公号原创的,都在日更冲刺原创标识,我也在试着吃力地跟上他们的脚步。
正好师太今天在“四十九分之一”发布了文章“每个坚持的人都越来越好”,谈到坚持日更给她带来的好处,以及她的文友也通过坚持写作变得更好了。
老实说,业余写作的人,最终能通过写作直接获得经济收益的,应该不多,甚至极少。不仅如此,写作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脑力,成本巨大。
可事实上,就是有很多人,每天乐此不疲地写。
这让我想起在万维刚老师的专栏里学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技能增长曲线,一个是“生命史”理论。
我们可以把技能学习的规律,总结为对数型增长曲线和指数型增长曲线。
对数型增长曲线指的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进步非常快,效果明显,但是到后期,进步就非常慢,甚至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外语的学习,钢琴,职业体育等技能,都是典型的对数型增长曲线。另外,小孩子读书的过程,也是如此。小学三年级以前,每个小朋友成绩都不错,但是,作为家长,千万别太当真。三年级之前的学习,检验的基本是记忆力,小朋友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但是三年级之后,题目就更加复杂,需要动脑思考,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给你生搬硬套了。
指数型增长曲线指的是,刚开始增长缓慢,甚至很长时间都看不出任何变化和成果,自己也感觉不到学习与不学习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坚持,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融会贯通之后,就会出现惊人的进步。写作,知识架构的搭建,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研究等项目都属于指数型增长曲线。
进化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叫做“生命史”的理论。每种动物,包括我们人类,活着一辈子,主要从事两件事情:积累和花费。而我们积累的和花费的方式,大致可以归为两个不同的策略:快策略和慢策略。
大象就是慢策略的一个典型例子。大象没有天敌,他们生活无忧无虑,可以活上好几十年。所以大象并不着急,他们用很多的时间来做积累,生育也很少。
其他动物就没有这么好的命运。比如兔子,因为生存的变数太大,他们就会很快发育成熟,具备生育能力,并且大量繁殖。他们寿命也相对比较短。这就是所谓的快策略。
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真的就非常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经济条件差的人更倾向于快,经济条件好的人更倾向于慢。
在学习技能方面,穷人可能并不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放任他们自由发展,到了合适的年龄,他们更多地选择对数型增长曲线项目,比如上技校,学一门实际的技能,然后从事相关的工作;中产阶级可能倾向于对数型项目与指数型项目都涉及,但他们会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在意最终结果,一旦成效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就会紧张和焦虑;顶级高产阶级,在形式上和穷人一样,放任孩子自由发展,但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和耐心让孩子自由探索,直到找到他们热爱的领域;另外富人更愿意学习艺术,哲学,历史,文学这些看似不实际的知识。
在组建家庭方面,穷人往往选择更早地结婚生子;而富人则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这两个理论,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我们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最好先看看它属于对数增长型还是指数增长型,这样,进步快也不至于骄傲自满,进步慢也不至于急躁或者放弃。
2)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要只看结果,更不要跟别人比较,因为对人生长远发展重要的能力,更多的反而是指数型增长项目,所以要坚定自己,不要因为短期看不到结果,就否定孩子和该技能的价值。
3)不论我们选择快,还是慢,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条件实在太有限,只能顾忌眼前,条件宽裕,就可以追求更长远的收益。但是,能够突破自身条件限制的人,都不可能是只顾眼前的人。
4)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必定受制于有限的资源,所以,普通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可能就是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和耐心。而内心富足与否,又影响他们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和耐心程度。
回到写作的话题,愿意投入时间在出成果慢的写作上,牺牲眼前的享乐,忍受孤独,面对煎熬,这群不放弃写作的文友,内心应该是富足的。如果内心极度匮乏和缺乏安全感,无法做到每天心平气和,更别说挖空心思地写作了。
他们每天热火朝天地写,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遇见最美的自己。我想,等待这一天的到来,需要的时间肯定不短,但是,如果真的等到了这一天,他们一定会被自己的美所惊艳。
不管是写作,还是其他的事情,能从容地和时间做好朋友所带来的满足感,都是珍贵而又能够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