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小雪时间在阳历每年11月22~23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小雪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北方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关于腌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很多,如创始于清乾隆年间的吉林“小万庄”腌鲜酱菜、蒋介石老家溪口镇的锦溪村羊尾笋腌制技艺、云南大理的宜川韭菜腌菜、潮汕三宝之井都腌菜、贵州独山的盐酸菜、古城西安的南茂号酱腌菜……笔者的家乡河西走廊这时候每家都会腌制一缸酸白菜,个人觉得制作那缸的工艺、腌菜的手艺绝对都可申遗,有心人请留意。
在南方某些地方,小雪节气虽无雪,但十月却是极富韵味的风花雪月。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只有这样才过瘾,才能体味出别有滋有味的农家乐趣。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而土家族在小雪前后,人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刨汤”来犒劳自己。
《红楼梦》中薛宝钗配制了一副"冷香丸”,需要小雪节令那天的雪12钱,书上说薛家只一两年就有了。只能说薛家做生意做得范围很大,否则怎么会那么巧:即便是是在河西走廊的腹地张掖,小雪节气下雪的机率也和买六合彩概率差不了多少。估计薛家收集的小雪之雪来自黑龙江。要不,纯粹是假药?说巧也巧,前年老家山丹小雪之日正好落雪,是绝佳收集“冷香丸”药引子的日子。笔者戏作“天净沙•山丹落雪”(2020年11月):“北风荒野军马,苍山弱水飞沙,丹城牦牛人家。雪一直下,猜拳喝醉天涯。”老家西北偏北,喝酒无醉不归。
全球变暖,唐朝的温度比现在应该更冷些,日历上的小雪节气下不下雪不知道,在唐诗的世界里雪下得还可以:“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唐朝·清江《小雪》)清朝郑板桥笔下的雪更是传神:“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今年兰州的小雪节气无雪,静默的兰州冷清的让人惨不忍睹。又一届世界杯开幕了,看着体育场几万人的狂欢,想想这四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小雪无雪遇寒流,冷瘦黄河铁桥愁。
芳华不知何处落,染白父头化心头。
愿下个节气大雪来临之时,无论雨雪,人间重回烟火。